市人大代表、大连育明高中教师朱莹
育明高中是省重点中学,多年来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毕业生,其中考入北大、清华的学生历年来雄踞全省之首。学校能够取得这样瞩目的成绩得益于学校有一个懂教育的专家校长和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在这支队伍中,语文教师朱莹是突出的一员。
朱莹老师是大连市骨干教师、市人大代表。她的教育教学工作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充分肯定。她教的学生的语文学科的高考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她所带的班级多次被评为大连市三好班级。朱莹老师工作的动力来源于教师的职业责任感和人大代表的政治使命感。
古人说:师者,人之模范也。追求德高为范,是朱莹老师的工作信条。
朱莹老师注意根据学生工作的特点,努力提高自身修养,使师德有着更丰富的内涵和底蕴,闪现出生动的人格魅力。二零零二年她所带班级中有一个学生的父亲突然去世,她第一时间赶到学生家里,送去物质和精神的双重慰问。在以后的日子里,她把这名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关心其成长。这件事当时感动了很多人,大连电视台和中央电视台都做了跟综报道。类似这样的事情她经常做。她认为,教师主要是用精神塑造学生的灵魂,但是对家庭困难的学生,对他们进行物质帮助也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她教的每届学生中,都有家长为了感谢她而送钱送物的。朱莹老师拒绝的理由很简单:如果你们认为我是好老师,好老师应该没有私心和贪心,请你们帮着我成为好老师吧。朱老师严于律己,注意细节的示范作用。她的家离学校较远,但每天她都坚持六点半前到校;她的课堂教学干净利落,从不拖课;她从不抢占学生的自学课,对此她的解释是:细节中的守时、惜时应该由教师影响给学生。
朱莹老师用崇高的师德规范着自己的教育实践,得到了大家的好评。她多次被评为“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三育人模范”等。
教师既要成为传授做人道理的“人师”,更要当好传授知识的“经师”。朱莹老师在教学工作中锐意创新,成为语文教学的骨干。
她的教学有以下几个特点:
抓住课堂向四十五分钟要效率
高中教育直接面临升学压力,既要关注学生精神层面的提升,又要加强语文基本功的训练,所以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遣词造句从基础知识入手则是提高语言训练的中心环节。高考试卷对基础知识的要求规范准确,从语音文字到语法修辞、语言灵活运用等,都必须要求学生准确掌握,不得含糊。她在课堂上用规律性的知识训练学生,交给学生思考的方法,在讲精、讲透上下功夫,选择有典型性的练习,让学生巩固,充分利用课堂时间调动学生积极性,让课堂的每一分钟都发挥效率。
切实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读写训练是课堂教学的中心,而写作更是重要环节,语文课的重任在于让更多的学生会读会写,老师的重心必须放在作文训练上:通过对课本文章思路的剖析,把讲授与写作训练结合起来,一课一得;让学生学会观察,写熟悉的东西,教师加以评点;把文章写得丰满;认真剖析学生范文,师生共同切磋,在互动中提高作文水平。作文训练的关键阶段是从审题、立意、语言特色等方面入手规范要求,进一步提高写作能力,让学生多写、会写、写好。
利用信息手段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其主要任务是在传授语文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是阅读教学的价值和作用的根本体现,也是阅读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但语文阅读内容浩如烟海,怎样在有限时间内让学生多涉猎、多阅读,朱莹老师在平时教学中提倡,利用教材中的阅读文章,限定时间、提出要求,提高学生阅读、理解文章的能力;老师精心选择结合学生实际的有欣赏性的文章印发给学生,作为阅读训练的作业,规定时间完成;利用信息手段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示教师精心准备的课件上的文章,让学生快速阅读,回答老师的问题。阅读训练扩充了知识面,使之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创新是人类发展与进步的永恒主题,而语文教学新大纲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因此语文教师怎样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就显得尤为重要。创新精神的培养是贯穿在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中的,教师在培养过程中应分阶段、分层次进行。基础训练部分的字、词、句方面,就可以让学生通过联想提高想象能力,培养学生发散思维;通过阅读培养学生分析理解能力;通过对事件和人物的把握,让学生放开思路,培养求异思维能力以及抽象概括能力。通过这些方式,不断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思维品质。
当然,思维能力培养有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需要教师有针对的、循序渐进的坚持,使之更好。
班主任工作是朱莹老师的强项,她最大的特点是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她把这种调动的智慧贯穿在工作的全部流程中。
运用表扬、鼓励调动学生。
表扬鼓励学生是所有教师都用的教育手段。朱莹老师的独到之处是,她不仅仅把表扬鼓励看成工作方法,更看成工作的核心。她认为教师只有满怀炽诚的爱才能有激情去捕捉和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才禁不住去欣赏学生,挖掘、发扬、扩大这些闪光点。这样的赏识,起到扬善抑恶,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她把工作的重头戏放在独具慧眼的寻找学生身上的各种积极因素上。她讲究表扬的适时、适地、适度。她认为好的表扬应该是“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教师应该善于把握时机。学生性格各异,进步幅度也不同,表扬也要因人而异。有的表扬可以在全班大加赞许,用一石激起千重浪;有的表扬只能单独和学生交流,以点石成金;有的表扬可以和家长沟通,以推波助澜;还有的表扬只需教师的一个赞美的目光或微笑。这种种表扬带来的效果如同“大珠小珠落玉盘”。朱莹老师讲究表扬的语言艺术,她力争每次表扬都使学生感到耳目一新,如春风化雨。学生希望得到老师的不断肯定和激励,朱莹老师就每天都表扬他们,全班每个学生每周最少得到一次这样的鼓励。这种从外到内的正面激励,加速着学生的成长,学生争先恐后表现自己,班级蓬勃向上。
智慧的表扬肯定鼓荡起学生前行的风帆。
在尊重理解中调动学生。
朱莹老师在工作中处处尊重和理解学生,她把“以生为本”落到实处。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她平等地和学生交流。参加人大活动她向学生介绍人大的情况;班级工作她和学生平等协商群策群力,班级出现问题她主动承担责任,有时还向学生道歉;学生为班级获得了荣誉,她喝彩感谢;学生遇到了困难她鼎力相助;逢年过节她祝贺学生和家长。
尊重学生要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位学生。她认为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个体,无论他们的个体差异有多大,只要不影响学生自身的成长,教师都应该保护他们的自尊和自爱。她尤其善待班级暂时后进的学生。对待他们,从来不是从批评入手,而是由表扬开始。她从不以掉学生的架,伤学生的面子来树教师的威风。在小心谨慎的保护他们的自尊中引导着他们。她认为“差”和好是个变量,教师的尊重理解就应该加速“差”向好的转化。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合理要求,也要尊重他们提出的不合理要求的背景,通过合情入理的解释,让他们更理性,更成熟。尊重学生还要尊重他们的隐私。有的学生是单亲家庭,有的学生家人获刑,有的家庭有特殊情况,有的学生本人有不愿让别人知道的情况,教师都要尊重他们的要求,时时为他们保密。
教师的尊重理解激发出学生向前的力量。
在各项活动中调动学生。
高考的压力较大,学生的活动较少,为了多侧面地了解学生,丰富他们的生活,朱莹老师特别重视在活动中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学校组织的大型活动,如运动会、文艺汇演等,朱莹老师都和班级干部同学一起认真策划,把争取最好成绩作为目标,让班干部出面组织管理。在活动进行的过程中,朱老师一边作为班级的一员为上场者助威呐喊,一边观察学生的表现。活动提高了干部的能力和责任感,增强了班级凝聚力和荣誉感,展示才艺的那些学生成为了班级的明星。由活动产生的信心和力量就自然的迁移到学习生活中。
为了活跃学生的生活,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朱莹老师还创设一些活动来发现学生的所长。如开生日晚会,演讲会,演短剧等。学生在这些场合的表现,为教师的工作提供了大量的生动素材。教师在认真地总结这些活动时就可以如数家珍般的表扬、肯定。
朱莹老师还善于利用节日或庆典,为学生的学校生活增添斑斓的色彩。五一劳动节、五四青年节、八一建军节、国庆节、一二九运动等,教师都可以从中摄取精华,以营养学生的心智。朱老师精于从这些节日中寻找教育的突破口,讲出新意,讲出时代精神。旧节日讲出了昂扬的生气,讲进学生的心里。
各项活动为调动学生提供了多彩的场景,提升了学生的素质。
用爱心去调动学生。
朱莹老师爱她教的每位学生,她长于把这份情感表达出来,让学生感动,从中推动着学生的进步和成长。
语言是教育的载体,是教师精神世界的外现,也是教师个人修养和职业修养的综合体现,更是教师“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鬼斧神刀。朱莹老师讲究教育语言的感染力和震撼力。每次她对学生讲话都力求突出感情的热度和思想的深度。为此她不断学习积累,力争“腹有诗书气自华”。在她的努力下,学生愿听她讲话,师生之间产生了感情的共鸣。
朱莹老师还把对学生的爱表现在多方面。学生过生日,她送上热情的祝福;学生有了进步或取得好成绩,她送上真诚的祝贺;学生生病了,她忙前忙后;三八妇女节她为学生的母亲送上问候;她还给学生送上各种小纪念品……凡此种种,朱莹老师就是要借此,把自己的爱呈献给学生。
朱老师认为:学生犯错误后,让学生接受批评的关键是教师的真情打动。批评学生用“动之以情”为切入口,学生就容易被感化。她精心研究各种批评教育的方法,力争使批评成为师生心灵沟通的渠道。
朱莹老师的工作赢得了学生和家长的好评,她和学生建立起和谐的关系。在这种和谐中,她自己在不断提高,她的一批批学生也茁壮成长起来。她的学生中,有几十名进入北大、清华,有百余名学生进入复旦等国家前十所名牌大学。
朱莹老师勇于教学实践,更勤于积累总结。多年来,她在各级刊物上发表了不少文章。其中有《尊重学生是融洽师生关系的重要一环》、《因材施教,培养兴趣,注重收获》、《成功是一种习惯》、《为师的本位—平等》等。
朱莹老师在学校工作中尽职尽责,作为一名市人大代表,她又努力履行自己的政治职责。
为了提高政治素质,朱老师不断努力学习。她先后学习了《宪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法》,又重新学习了《义务教育法》、《教师法》等二十多部法律法规,同时又参加了各种法律知识讲座。她紧跟人大工作部署,积极收集人大工作有关政策信息,积极参加人大的各项活动。
一年一度的人大代表大会,是代表履行职责,行使权力的最重要的时刻。朱老师每次会前都做好充分的准备,积极征求选民的意见和建议写好议案。在议案中,写批评、建议时她注意政策性、可行性、全面性、准确性和针对性。几年来,在人大会议期间,朱老师在多方面问题上提出了30多项议案。其中有《关于老城区的环境治理的建议》、《关于城市公园应免费开放》、《关于垃圾处理中的经济成本的建议》等。这些建议得到了政府有关部门的重视。
在人大闭会期间,朱莹老师尽量安排时间走访选民,参加人大的各级组织的活动。
朱莹老师熟悉教育方面的问题,几年来就有关问题提了许多建议。如“减负”、“乱收费”等问题。也写了很多议案。如《进一步规范民办教育,真正促进我市民办教育的发展》等。朱莹老师用自己的行动履行着神圣的政治职责。
朱莹老师在努力当好“人民教师”和“人民代表”中,不断的追求着充实的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