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送走2006届高三,接手高一,一个三年轮回刚画上句号,又一个三年轮回就写下了起始符。从教20多年,带过十几届学生,育明高中星级名师慕德兰一直都像装了永动机一样,浑身都是干劲儿。能量,来自无数个独一无二的幸福瞬间。
2003年,慕德兰任高三九班班主任。这年高考后的第一个寒假,考到各地的学生们纷纷回学校看望老师,一个慕德兰没教过的学生,考上厦门大学的,在拜访过自己的任课老师后,特地跑到慕德兰那里,深深鞠了一躬,说:“慕老师,我最大的遗憾就是没当过您的学生,没当过九班的学生。”那个场景,那份感动,慕德兰至今记忆犹新。
慕德兰的班级,从2000年开始,每个周末,都会派两名学生,给残疾女生于慧补课。于慧算是慕德兰的“荣誉学生”。2006年参加高考的高三二班,在高一时曾把于慧接到班里,开了个晚会,庆祝于慧19岁生日。那个晚会,让刚出差回来的慕德兰和于慧一样,惊喜交集。“看到自己的学生个个都那么充满爱心,特别自豪,特别幸福。”而来自家长的无条件信任,更让慕德兰体味到了教育理念无障碍贯彻的成就感。2006届的高三二班,三年,一千多个日日夜夜,没有一个家长,对慕德兰的工作,提出哪怕是一丁点儿质疑。家长们总是说:“只要是慕老师做的事,一定是对的,绝对支持。”高三二班的林龙,2006年高考大连理科第二名,家境窘困,高中三年生活费,是全班家长供的。
2006届的高三二班,是辽宁省高考成绩最好的班,13个考上清华北大,被全国排名前五名的高校录取40多人。“那个班儿带的好,要感谢所有家长。”慕德兰说,“家长这么信任我,没有理由做不好这份工作。”
清苦、压力、掏心挖肺的累,丝毫遮蔽不了职业的自豪感。而这份幸福,是教师这个职业独有的。记者/雪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