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育明高中建于一九九八年秋,是大连市教育局直属的公办的省级重点高中,省级示范高中,辽宁省特色高中实验学校,自主招生百强学校,中国百强中学。作为50多所一流高校的优秀生源基地,育明高中是求学圣地,英才摇篮。
· 师德师风举报电话:84759335      · 办事不找关系指南      · 欢迎关注大连育明高级中学微信公众平台     

聚焦高考趋势,赋能英语教学 ——英语组李佳嶷、刘映老师在大连市英语教研活动中做专题讲座

日期:2025-09-04

2025年8月28日,根据大连市教育学院高中研训中心的安排,我校英语组李佳嶷老师在大连市英语学科高教研活动中,了题为《素养立意 情境赋能 育人导向 2025年高考英语全国新课标I试卷分析》的专题讲座

李佳嶷老师“素养立意?情境赋能?育人导向”为核心主题,旨在为高中英语教师搭建命题解读与教学实践的桥梁,助力教师精准把握高考趋势,优化教学策略。活动全程得到教研员孙越老师的专业指导与支持,其深厚的教研经验为讲座的专业性、系统性与实用性提供了坚实保障,也让参会教师得以在深度分析中获得更具指导性的教学启示。

李佳嶷老师开篇便明确2025年高考英语全国新课标I卷的核心命题逻辑——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核心,延续“一核四层四翼”评价体系,在保持题型结构稳定性的基础上,实现对核心素养考查的深度创新。她通过对比2024年与2025年试卷的整体特征指出,今年试卷进一步打破“知识灌输”的考查惯性,通过多样化语篇载体与真实生活情境,构建起“铸魂育人、思维进阶、教考衔接”的立体评价体系,整体难度虽略有提升,但更贴合高中英语教学向“素养培育”转型的需求,为后续教学指明了清晰方向。

在分题型深度解读环节,李佳嶷老师结合丰富的教学案例与命题逻辑分析,让参会教师对各题型的创新点与考查重点有了全面认知。针对听力部分,她强2025年听力虽延续传统结构,但在内容与考查维度上实现显著突破。阅读理解部分是2025年试卷的一大亮点,李佳嶷老师通过展示“四篇阅读分析图”,直观呈现了题型的创新突破。她指出,今年阅读理解首次引入“文字+柱状图”的多模态语篇(A篇),打破2024年“说明文主导”的模式四篇文本的考查充分体现了对“跨模态信息整合”“逻辑分析”“批判性思维”的考查。李老师进一步对比2024年与2025年的题型分布与能力要求,体现今年信息处理方式从“直接定位”转向“批判性整合”,思维层次从“基础理解”转向“评价性思维”,文化语境也从“本土实践”拓展至“全球议题”,这些变化都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广度与逻辑推理深度。针对七选五、完形填空与语法填空三大题型,李佳嶷老师同样进行了细致解读。她提到,2025年七选五聚焦情节连贯性与情感线索,弱化逻辑词提示,更注重通过人物行为与情感关联把握文章脉络,传递“劳动价值”的育人导向;完形填空通过“搬家赠送闲置物品”的故事,从2024年的“个人成长”转向“社会价值与环保实践”,体现了“五育并举”的命题目标;语法填空则以“围棋文化与科技艺术融合”为主题,考点分布更均匀,对学生的语法全面性与背景知识储备提出更高要求。在写作板块,李佳嶷老师结合小作文与读后续写的命题特点,强调“开放思辨”与“情感升华”的考查重点

讲座的核心环节,李佳嶷老师结合2019外研版、人教版教材与高考题型的对应关系,提出“从碎片化记忆到系统化提升”的备考策略。她强调,高考各题型与教材单元主题高度契合,教师需以教材为基础,开展“纵向深挖核心词汇链与语篇结构、横向辐射高考同类话题”的主题教学;同时,通过“真实情境模拟”“思维能力解构与重构”“文化科技融合表达”,实现学生语言能力、思维品质与文化意识的协同提升。她特别建议,备考需构建“基础层—能力层—素养层”的三级目标体系,真正实现“以考促教、以考促学”。

本次讲座内容详实、案例丰富,既有对命题趋势的深度剖析,又有对教学实践的具体指导,获得了参会教师的高度认可。教研员孙越老师在总结中也肯定了讲座的价值,她指出李佳嶷老师的分析精准把握了高考英语“素养立意、情境载体、育人导向”的核心方向,为高中英语教学转型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路径,希望全体教师以此次讲座为契机,深化教学改革,为培养具有全球视野与中国情怀的时代新人贡献力量。


刘映老师在大连市英语学科高一教研活动中,作了题为《2025年高考英语作文试题分析及学习建议》的专题讲座。作为2025年高三双基考试的命题人之一,刘老师结合自身命题经验,对高考作文命题趋势与教学策略进行了深入解读。市英语教研员李晓璐老师对本次活动给予了全程支持与专业指导,为讲座的专业性与实用性提供了有力保障。

讲座伊始,刘映老师以2025年全国I卷、II卷的英语应用文试题为切入点,并结合大连市双基考试及一模考试的相关题目,对高考作文的命题特点进行了深入剖析。她指出,新课标强调“真实语境、真实交际、真实任务”,并以全国II卷的“询问信”为例,说明该题型正是对“语境写作”理念的回应。而全国I卷的题目也突破了传统建议信或通知的模板,要求学生在有限信息中做出选择并阐述理由,实则考查了学生的表达逻辑与语言组织能力。刘老师强调,这种命题方式传递出一个强烈信号:未来的英语写作考查的不再是“功能写作”的堆砌,而是“表达与思辨”的结合;不再是模板化的应试,而是对多变语境的灵活应对。

在读后续写板块,刘映老师以2025年全国I卷和II卷真题为例,深入解读了“人与社会+人与自我”双线融合的命题新趋势。她分析道,全国I卷通过“兄弟因狗产生隔阂—自我反思—主动和解”的情节脉络,考查学生对家庭责任与包容的理解;全国II卷则借助“留学生从回避文化差异到主动分享中文名内涵”的成长历程,强调了跨文化自信的重要性。刘老师指出,这类题目既考查个体在社交困境中的适应与突破,也深度关注人物内心的反思与成长,旨在让学生认识到:优秀的续写不仅要情节连贯,更在于如何“讲好一个人的成长故事”。

针对新高一教学与未来备考,刘老师还分享了多项教学建议,倡导教师从“教模板”转向“育思维”。在“输入阶段”,她主张将“真题库”升级为“语境库”,“词句清单”拓展为“功能表达库”,让语言学习扎根真实场景。在“加工阶段”,她推荐用思维导图、PREP法(观点理由例证总结)梳理逻辑,通过“情境决策讨论课”培养思辨能力。在“输出阶段”,她强调“一题多写”“范文重构”与精细化反馈,尤其关注逻辑连接词的使用。在“评价环节”,她建议师生共建“好作文标准”,形成“反馈—改进—提升”的闭环。 

讲座尾声,刘映老师特别提醒:“未来高考英语写作,格式是外壳,思维是内核。教学中要少些‘万能句’灌输,多些‘逻辑表达’‘情感传递’的训练,让学生真正能用英语解决问题、讲述故事。”

本次讲座内容详实、案例丰富,既有理论高度,又具实践指导意义,获得了与会教师的一致好评。大家纷纷表示,将把讲座中的理念与方法融入新学期的教学中,助力学生全面提升英语写作能力。


 
打印本文 加入收藏 返回顶部 关闭窗口
Copyright © 2008-2024 大连育明高级中学版权所有 辽ICP备06021230号-2 学校地址:大连市沙河口区杨树街70号
联系电话: 教务处 0411-84759193 德育处 0411-84759866 科研处 0411-84759359 邮政编码:116023
技术支持: 大连奥远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网站纠错及故障申告:18040130731 辽-GZ-2014-02-A5-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