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大连市第八届中小学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大赛高中学段市级决赛落下帷幕。大连育明高级中学的青年教师们在比赛中表现卓越,取得了三个学科第一,一个学科第二的傲人成绩,学科第一名的数量位居大连市首位。其中邹炜航老师荣获语文学科第一名,李思潼老师荣获物理学科第一名,王爽老师荣获思想政治学科第一名。此外,赵晓曼老师荣获地理学科第二名。青年教师所取得的优秀成绩充分彰显了育明高中新力量们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出色的教学技能以及创新的教学理念。
本次比赛每名参赛选手需聚焦竞赛主题,围绕“新课程、新教材”的课堂教学实践、AI赋能课堂教学和学习评价等关键内容进行课堂教学阐释和无生课堂教学展示(每人总计30分钟以内),重点展示教学基本功(钢笔字和粉笔字)、AI赋能无生教学创新阐释、课堂教学技能三方面内容,全方位展现教师的教学能力与创新思维。我校积极组织初赛,通过校内层层选拔和专家评审,最终确定了参赛名单。在备赛过程中,学校为青年教师提供了系统的培训资源,包括AI技术应用指导、新课程教学实践演练以及教学基本功强化训练,确保每位教师能充分展示其教学能力和创新思维。同时,学校还组织了模拟赛和集体备课活动,帮助教师精炼课堂阐释内容和无生教学展示技巧,使他们在有限时间内高效呈现教学亮点。最终,这些教师凭借扎实的专业素养和出色发挥,在市级选拔中脱颖而出,进入决赛。
大连市共有140余位老师进入高中组决赛,经过激烈角逐,育明高中的教师们凭借扎实的教学功底和创新理念,在众多选手中脱颖而出。决赛现场,教师们不仅展示了娴熟的钢笔字和粉笔字基本功,还通过AI赋能创新理念的阐释和无生教学环节,生动诠释了在“新课程、新教材”背景下新技术的实践应用,赢得了评委的一致好评。
邹炜航老师在双新课改的理念下,基于高中语文大单元教学的情境,将语文地理两个学科跨学科融合,以“两河流域”地理区间为抓手,挑选高中语文教材中与之相关的古诗文篇目,组成了一个新的单元教学课题,并从中选取了“云端探险道,巧解蜀道难”这一课例进行展示。教学环节中,围绕着“难”这一主问题,从课前预习、到课中学习、再到课后练习,每一个环节都结合实际需求,借助AI工具,设计了相应的学习任务,环环相扣,通过“人机”对话,创设情境,让静态的语言文字在AI赋能之下,活色生香。同时在“人机”对比的过程中,落实教、学、评一体化,引导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把握诗歌情感。
李思潼老师讲解的题目是“机械波的形成和传播特点”。本节课依托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以物理核心素养为导向,以“新教材、新高考”为背景完成教学设计。结合AI技术将复杂的概念生动演示,利用智能工具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为学生理解搭建了“递进式思维支架”,不仅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而且还巧妙地将人工智能技术融入物理课堂中,让知识的传递更具象、更高效,使AI技术真正为教育赋能。在这次比赛中李思潼老师清晰的教学逻辑、流畅的课堂节奏和富有感染力的教学风格,都展现出其突出的教学驾驭能力和具有前瞻性的教育视野。
王爽老师以选择性必修一《世界多极化》为依托,循着“百年变局——时代主题——大国外交”的逻辑主线,将零散知识点串联成脉络清晰的有机体系。围绕“人类命运共同体”核心概念,精心设计“共明方向、共担风雨、同舟共济、共赢未来”四个递进环节,整合多元素材与连贯活动,引导学生从多维度探究:透过国际热点洞察本质,领会全球治理要义,更在沉浸式学习中厚植合作共赢的责任担当。竞赛中,王爽老师创新引入AI赋能教学,AI互动点燃学习热情,AI数据分析精准把握学情,AI参与课堂评价让反馈更具针对性,让课堂在科技助力下焕发新活力。
赵晓曼老师以AI赋能地理课堂新体验为主题,以小米汽车为创新案例,借助AI的数据整合、模拟决策与智能评价功能,梳理小米汽车海外建厂优势,利用AI大模型精准命题,检验课堂成果,既落实课标要求,又体现地理学科的时代性与实践性,培养了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此次大赛不仅检验了教师的教学能力,更推动了全市教育创新与AI技术的深度融合,为未来课堂教学改革注入了新活力。
一直以来,大连育明高级中学高度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学校构建了完善的青年教师培养体系,通过“青蓝工程”为青年教师配备经验丰富的导师,进行一对一的指导,助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学校定期组织各类教学研讨活动、专题培训以及教学观摩,为青年教师提供了广阔的学习与交流平台,促使他们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提升教学水平。在日常教学中,鼓励青年教师积极探索AI教学,创新教学方法,大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此次大赛优异成绩的取得,是对育明高中青年教师培养工作的有力肯定。学校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优化青年教师培养机制,激励更多青年教师不断进取,在教育教学领域发光发热。期待育明高中的青年教师们在未来的教育征程中,继续秉持初心,砥砺前行,创造更加辉煌的成绩,为学校的教育事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