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蓝工程”是我校按照“党建+人才培养”“党建+专业成长”要求开展的青年教师培养计划,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是青年教师快速成长的制胜法宝。“青蓝”来源于“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工程”二字则体现了其艰辛的过程。“青蓝工程”通过教育教学论坛、名师引领、听课研修、案例分析等方式对青年教师进行全面培训和指导,以求提高青年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教科研能力、班主任工作管理水平,师徒共进,使每一位教师都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优秀教师。
青年教师的成长与进步是学校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育明高中高度重视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倡导把理论应用于实践,从实践中提炼经验,将经验升华为理论,以“闭环”方式发挥科研对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效作用,促进教育教学全面提升。2025年6月20日下午,我校在第一会议室举行了“青蓝工程”教师论坛第18期活动,全体青年教师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由科研处主任陈淼主持,本次活动为科研论文撰写专题培训。
剖析发表生态,明晰投稿实践规范
陈淼主任首先深入解析当下科研论文发表平台新态势。从具体数据出发,为青年教师理清科研论文发布平台信息、期刊审录周期等关键信息。陈主任以个人近10年的投稿历程为样本,对比呈现论文发表的时代变迁。针对投稿实践,陈主任强调“靶向调研”原则,提醒教师投稿前深度了解期刊要求、录用文章类型及审稿周期,避免盲目投递形成不佳学术印象。
在高质量论文创作维度,陈主任强调了“创新 - 学术 - 规范”三维写作框架。创新突破方面,她建议一线教师立足教学实践,立足双新、深研教法,从时代命题寻找突破点,将热点议题转化为学术创新点;学术精准方面,她以“三维互动式提问”“生成式人工智能教学应用”等概念为例,强调需通过权威文献界定术语内涵,避免术语的混淆使用,增强学术精准性;规范写作方面,她指出论文阐述中要做到题文相符、论点正确鲜明、论据典型恰当,论证严谨,表述准确,结构合理,参考文献使用准确规范。

锚定成长路径,凝聚科研发展合力
培训尾声,陈主任结合学校科研生态建设,部署多维成长任务:要求青年教师深度参与学校近期正在进行的“说高考题大赛”,观赛后提交学科反思与总体感悟;全员观摩即将在我校举办的语文学科青年教师教学技术大赛,形成教法创新心得;鼓励青年教师申报教师人工智能应用案例,构建“理论 - 实践 - 成果”转化链条。同时,她重申各级课题“逐级进阶”机制,以我校2024年度“20余项校级微课题结题、2项优秀课题示范”的科研成果,为青年教师树立科研标杆。
“青年教师的科研高度决定学校的学术未来。”陈主任强调,教师需以教案撰写、听课反思等教学基本功为起点,通过“多维度参赛 - 课题化研究 - 规范化写作”的成长路径,将个人发展融入学校整体建设蓝图。与会教师表示,将以此次培训为契机,构建“教学实践 - 科研创新 - 育人探索”的三维发展路径,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注入学术动能。
本次培训“问题导向 - 案例示范 - 实践部署”的设计,既破解了青年教师论文撰写的现实困惑,更通过赛事驱动、课题孵化等举措,持续优化育明高中青年教师科研发展生态,为打造“学术型教师梯队”奠定坚实基础。
我校高度重视教师教学经验的成果转化,近三年来累计教师130人次,近30%的教师在国家、省、市级刊物上发表论文、在各自学科的省市级教研活动和学术年会上做经验介绍、专题讲座;342人次、57%的教师主持或参与课题研究、做讲座、优质课获奖。科研成果的绽放正是我校全体教师不断探索双新实施、精耕教学责任田的最佳体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