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砚青卷数十载,千里春色谱华章,涤荡尘嚣展新姿,紧握梦笔绘未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为了深入领悟和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青年学生文化自信和责任担当,我校学生会与语文组联合举办了“传承文化,致敬经典”2022级年级课本剧大赛。
历时一个半月的准备,比赛于2024年5月30日下午,在体育馆拉开序幕。本次比赛评委由高一语文组老师组成,2.4孙康皓、2.8郭乙萱担任主持,全体2022级同学共同欣赏这场视听盛宴。
动荡不安的战争年代,山河破碎,风雨飘摇,在2022级6班演绎的《龙门饭店》中,一群心怀共同信仰的英雄悄然汇聚,他们的眼神中透着坚定与无畏,尽管深知前路荆棘密布,生死未卜,却毅然决然地踏上了为国家拼搏的道路,他们用热血与生命谱写了一曲气壮山河的英雄赞歌,让台下观众无不为之动容。
在崇山峻岭之间,有人用生命谱写军民之间的真挚情谊;在战火纷飞之处,有人怀理想走过华夏大地的风雨峥嵘。《红星闪耀时》正是对这段历史的深情致敬,十一班的同学们精心设计,发挥巧思,展现了在战争的烽火岁月中,军民共历磨难,结下不可磨灭的情谊,铸就坚不可摧的民族力量。这份情谊也将激励我们继续前行。
金瓯已缺总须补,为国牺牲敢惜身。2022级五班的《火树银花》为我们呈现了一幅炮火中矗立的英雄群像。他们背黑暗而向光明,为了这片不屈的土地与至爱分离,舍弃小我,成就大我。正是这种精神,让我们在困境中挺立,从失败中汲取力量,最终赢得抗战的伟大胜利。
80年代是一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四班的《光彩1983》聚焦1983年的大连,为我们展现了新中国第一家合资私营企业的诞生和发展历程。这部作品让我们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气息和人们的奋斗精神。
让我们跟随三班的脚步来到《黛玉之死》的现场。林黛玉的离世让我们看到了封建礼教对人性的摧残和女性在封建社会中的无奈与悲哀。但同时她的形象也成为了我们心中永远的遗憾和怀念。这部作品让我们思考了关于爱情、人生和命运的问题也让我们更加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真正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八班的《觉醒》带我们回到那个动荡的年代,去见证青年的觉醒和民族的觉醒。他们的觉醒让我们看到了中华民族的铮铮铁骨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二班《黄浦潮》的波涛汹涌,诉说着那些为争取工人权利而英勇斗争的勇士们的故事。他们不惧强权,不畏牺牲,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革命的壮丽篇章。田汉先生的这部作品,让我们铭记那些为新中国诞生付出巨大牺牲的先烈们。
解放初期,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和市场混乱的烂摊子,中国共产党展开了“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一班的《银元之战》为我们揭示了这场政治与经济的较量背后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共产党稳定经济、巩固政权的决心和能力。
七班精彩演绎《智取威虎山》,重现1947年冬东北民主联军203小分队在林海雪原与土匪的激烈斗争。杨子荣乔装潜入匪窟,智取匪首座山雕,成功夺取先遣军分布图,立下赫赫战功。同学们的表演将再现英雄们的豪情与奉献,令人动容。
九班演绎的《汉宫秋》美轮美奂,剧中,王昭君为家国和平,愿和番,却因不愿为胡地之妾,在黑龙江投水自尽。她的牺牲精神和爱国情怀是中华佳话。同学们的表演将让我们深切体会这份家国情怀和悲痛,更珍惜现今的和平安宁。
红岩,是一块矗立在风雨如磐的岁月中的丰碑。它见证了先烈们的英勇斗争和信仰之魂。十班的《红岩》让我们重温那段历史,感受那些为信仰而战的英雄们的伟大精神。
在那个战争吞噬着世界的时代里,《风声》为我们展现了一场人性中的大坚韧与大智慧。十二班的课本剧让我们看到了那些在困境中坚守信仰、追求光明的英雄们的形象。他们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按新中国法律,立即枪决!”这振聋发聩的判决声,是新中国法治威严的宣告,也是对那些违法犯罪分子的严厉打击。跟着十三班的脚步,我们穿越风雨如磐的上海,来到《千年的冰河开了冻》的现场,去见证那些没有矫饰的苦难,去体会那些没有膨胀的喜悦,去感知那些没有虚浮的忠贞。这是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也是一段属于青春中国的记忆。
1943年的春天,陕北的小小乡村中发生了一桩包办婚姻的故事。十四班演绎的《小二黑结婚》让我们看到了旧封建与新思想的斗争以及人们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和向往。这部作品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人文关怀。
当幕布缓缓落下,当掌声渐渐平息,我们依然沉浸在那些感人至深的故事中,依然被那些英勇无畏的人物所震撼。
经过评委们的专业评审,比赛结果如下:
特等奖:11班《红星闪耀时》
一等奖:14班《小二黑结婚》、13班《千年的冰河开了冻》、5班《火树银花》
二等奖:10班《红岩》、12班《风声》、7班《智取威虎山》、8班《觉醒》、2班《黄浦潮》
三等奖:1班《银元之战》、9班《汉宫秋》、4班《光彩1983》、6班《龙门饭店》、3班《黛玉之死》
最佳海报设计奖:1班、4班、5班、7班、10班、11班、14班
最佳男主:2班许皓研《董浦潮》 7班李锦涛《智取威虎山》
最佳女主:1班张晓《银元之战》 5班孙玥琦《火树银花》
最佳男配:11班李连禹《红星闪耀时》14班刘怀远、金一行《小二黑结婚》
最佳女配:12班卢铄《风声》13班迟铭阳《千年的冰河开了冻》
最佳导演:9班于子博《汉宫秋》
最佳剧本:8班《觉醒》
最佳音效舞美:3班《黛玉之死》



时代华章万古扬,歌赋经典韵流长,欣逢盛世聚群英,壮志凌云续辉煌。中华文明的青春华彩正是在代代青年的文化担当中绽放。青年们不断用锐意进取的精神为中华文明注入新的力量,是中华文化繁荣当之无愧的活力之源。青年的文化省思、文化自觉和文化创造深刻影响着中华文明的方向与深度。青年的文艺创作、学术探索、文化实践,赋予中华文明以持久生命力,让中华文化基因得以代代相传、生生不息。此次课本剧大赛,引导青年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守正创新,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了解民族历史、学习民族文化、汲取民族精神,从近现代青年群体文化担当中启迪智慧力量,从中国共产党革命史、奋斗史和英雄史中传承红色基因、凝聚奋进力量,在延续中华文明血脉中开拓前进。
青年兴则国家兴,我辈青年必将勇担使命,在拼搏进取中绽放青春之光,在民族复兴的壮丽征程中谱写人生新篇!
特别鸣谢:辛勤付出的各位评委老师、不辞辛劳的学生会同仁、专业敬业的电视台工作人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