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大连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发挥名优教师在“双减”“双新”工作中的示范、引领、辐射作用,推动优质教育更大范围、更大程度服务人民群众的需要,我校“程玉玲名师工作室”选派陈建红老师参加大连市“揭榜挂帅”高中名师讲堂活动,陈老师于10月21日,完成了课堂教学的录制、上传和展示工作。
在工作室主持人程玉玲老师的建议和指导下,陈建红老师选择了王安石的《答司马谏议书》一文 ,为落实单元核心任务“倾听理性的声音”,引导学生学会理性地倾听,陈老师找出了司马光的《与王介甫书》(共三封信)与《答司马谏议书》进行群文联读,通过互读法、对读法,引导学生进行思辨性阅读,成功地执教了《倾听理性声音 探寻思辩之美——<答司马谏议书><与王介甫书>群文联读》一课。
陈老师的教学设计紧紧围绕“理足气盛”的文本特征进行剖析,充分展示了我校语文组主问题教学模式。首先通过王安石高处站位、大处着眼、以退为进的思维方式,体会王安石删繁就简、避重就轻的大智慧,充分分析了文本“理足”的特征。接下来陈老师引导学生从句式特点、虚词的运用等角度体会文本“气盛”的特征,从而得出这种“气盛”与王安石“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三不足”的改革精神如出一辙。
在分析完《答司马谏议书》的“理足气盛”的特征之后,陈老师引导学生通过对比法探讨司马光《与王介甫书》三封信的特点:条分缕析,层层深入,内容严峻,言辞温和。通过对这三封信的解读,学生读出了司马光的史识与文才,以及作为政治家的隐忍。
最后陈老师围绕单元主题“责任与担当”,设置讨论环节:通过这四封信的对读,分析谁是这场争论的赢家。同学们各抒己见,进行了激烈的争论,课堂气氛活跃,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思辨性意识。
陈老师的教学设计,旁征博引,通过名家评语进行起、承、转、合,设计巧妙,过渡自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师生关系融洽,互动积极。
在双减背景下,陈老师的教学充分体现了“强课提质”的教学理念,呈现出高效课堂的特征,将“双新”理念落实到教学中,不拘泥于教材,不局限于课堂,既培养了学生思辨性思维,又落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受到了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
大连理工大学附属学校圣克拉校区梁小慧老师评价本节课:陈老师这堂课是一堂思维与思维碰撞,思辨性极强的课。思在主问题的设置,陈老师设计的问题属于逆向设题:理足气盛,这样的问法激发了学生思考问题的新视角,既让学生明白了“理足气盛的含义,又清楚了文章是如何做到“理足气盛”的;思在分析引导的技巧,在引导学生对两篇文章分析的过程中,思接千载,呈现出了两位政敌名家的矛盾冲突,像打擂台赛一样,你来我往,老师就带领学生领略到了王安石宁折不弯的骨气,严密的反驳逻辑思路,刚柔并济的语言风格;思在学生互动的思维,驱动学生去探究知识。陈老师的课堂,学生参与度极高,老师也擅长倾听来自不同维度的声音,在不同的声音中,引导学生学会辩证的看问题,让学生们无论是在知识上还是思维上都有所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