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聚力 树人育才
育明高中教师敬业乐业,爱生如子。学校现有现有教职员工165人,其中特级教师3人、正高级教师3人、获得国家级荣誉称号3人,省级荣誉称号22人、市级荣誉称号108人次,市级以上骨干教师及学科带头人64人次,高级教师119人,构成了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育明教师的奉献精神和为“民族、理想、荣誉”而拼搏的使命情怀在学生和家长中有口皆碑且为之感动。
2022级新高一预备教师学博教卓,锐意思辨。他们组成的团队,是一支敢担当、肯钻研、乐奉献的团队。在年级部的带领下,经验丰富、德艺双馨的老教师和勇于探索、奋发有为的中青年教师携手前行。在这个团队里有4名奥赛金牌教练员,11位大连市学科带头人、18位大连名师工作室成员、16位市级及以上骨干教师,整体教师团队90%以上为高级教师,他们引领学生打开知识的大门,在学海中畅游。班主任队伍同样经验丰富,智慧仁爱,团队中多人多次获得大连市优秀班主任称号,获得大连市师德标兵、优秀共产党员、辽宁省教育系统先进个人称号……他们用爱和智慧引导学生,让学生健康成长,快乐学习。除此之外,年级部教练员团队业绩辉煌、硕果累累。多科竞赛多点开花,获得的国家级奖牌不胜枚举,多人入选国家集训队,为母校争得了荣誉。由于竞赛成绩突出,教练员多人多次被学校记功奖励。年部全体教师精诚合作,在他们所教过的2016届,团队培养出了周子祺、党英伦两名大连市文科最高分,2019届他们又再续辉煌,学生张桓禹获得了大连市理科最高分。在全体老师的助推下,一本率频创新高,为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培养出了优秀学苗。可谓教学成果丰硕,受到了社会的瞩目,学生和家长的一致好评。
真诚、热爱、责任是新高一团队的教育教学亮点,也是育明人为师的准则。对待学生和家长极尽真诚,让每一位老师都非常可亲;对待教育教学工作极尽热爱,让每一位老师都非常可敬;对待本职工作的责任心,让每一位老师都非常可信。就是这样一个团队,在教育教学中发扬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拼搏进取的职业精神,以昂扬的斗志,做好每一项工作,解决每一个难题。守好育明人的根基,护好育明人的未来。他们怀仁爱之心树人,抱渊博之识育才;他们与育明同进,同骄子同歌!
攀登知识之峰 洞悉万物之理 ——2022新高一预备班主任潘东
辽师大物理系94级首批党员,党龄27年。育明高中创业者,教学24年,班主任22年,三届毕业班获得“大连市三好班级”荣誉称号。中学物理高级教师,高中生涯规划师。大连市骨干教师,大连市优秀班主任,大连市师德先进个人,大连市高级教师资格评审组成员,大连市教师资格审查面试考官。辽宁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技术学院客座教授,辽宁省物理学会理事,辽宁省新高考命题专家组成员,国家物理竞赛金牌教练,全国500强高中最佳物理竞赛教练员。
绛帐通慧 妙语渡心 2022届强基二班 刘蕙莹
2019年的夏天,蝉是骄傲的,风是含蓄的,阳光是干燥的,初来乍到的我们坐在高一二班的教室里,您在黑板上画了一艘小船,三年的砥砺前行在这里启程扬帆。
那是我第一次见到老师用一艘小船来介绍自己,严肃的外表和生动的灵魂——这是潘老师在我心里的初印象。
潘老师是我们的班主任,是物理老师,也是物理竞赛金牌教练,能分到潘老师的班级真的很幸运,更幸运的是我做了潘老师的课代表。我很喜欢物理,但是竞赛的学习对我来说真的很有挑战性,尤其又遇到了疫情居家学习,如果不是潘老师的信任,我可能都没有勇气去考一次试。在物竞的群体里我始终不是最优秀的那一批,但是潘老师没有放弃任何一个跟着他走的学生,也幸好遇到的是潘老师,我在物竞上的努力能够有人见证,有所收获。
选科后再一次分班,我又一次分到了潘老师的班级,又一次听到了熟悉的自我介绍,见到了那艘承载着无限殷切希望的小船,尽管我当时并不认识几个新同学,但看到熟悉的笑容时,新班级也一下子变得亲切了。
三年的时间好短啊,感觉还没来得及好好记录,已经只剩下七十天了。但是与潘老师一起奋斗的高中时光又很长,经历了疫情的考验,经历了心态的起起伏伏,也经历了很多生活的琐碎,这样的三年好像能够延续到我的一生,影响我的一生。
动人心者莫乎先于行——东哥的强大感染力
从开学前的军训开始,潘老师就不断地用他积极向上的心态和不断进取的热情鼓励着我们,到第一次月考、第一次期中考试、第一次期末考试、第一个寒假,潘老师带领我们走进了紧张忙碌的高中生话,重新定义了学习与竞赛。“学习的黄金时期”说的是假期,“友谊第一、比赛第一”说的是文体比赛,班级门口贴着“今天你微笑了吗”……虽然学习任务一直很重,但是我们的生活没有一天是沉闷的。我们都爱管潘老师叫东哥。东哥平时很温柔,其实温柔这个词可能不够贴切,因为与东哥交谈时还能感觉到他身上的厚重感,来自于从教二十多年的丰厚底蕴。东哥生气的时候很严肃,但是我从没见过他在全班面前批评哪个同学,他的“单独聊聊”真的很温暖,把我们这一群青春期学生的自尊保护得很好。东哥也很细致地关注着我们的状态和情绪,他突如其来的谈心也能有效地点燃我们学习的热情,鼓舞我们迎难而上的信心。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潘老师独特的教学
不得不说,潘老师的物理课真的很有魅力,是能够沉浸进去的,当然,猝不及防被提问的感觉也很刺激。在他的课堂上,我们改变了听讲记笔记的学习模式,课堂内容变成了输出、改正、内化的思维交流碰撞。至少在物理这一学科,很多知识漏洞是只靠做题很难弥补的,但是只要站起来讲一次题,思维的“坎儿”一过去,再遇到同类型的问题就会畅通无阻。潘老师也从来不端着“老师就是标准答案”的架子,更不会要求我们“以标准答案为准”,我们的学习过程更像是在他的帮助下探索。这样的教学方法给我们带来的优势不仅在掌握知识本身,也培养了我们面对问题时的自信和自主思考的能力。我们高一的时候,第一次遇到新冠疫情居家学习的情况,潘老师的网课质量也是真的很高,没有“催眠”,没有电音卡顿,没有画面模糊的情况,每一节课都和在学校一样,让每一个同学都有紧张感、参与感。当然,潘老师对知识点的总结也从来都不是刻板的,“大内高手,小外低脚”,“五四三二一”…这样幽默的口诀深刻地印在了我们的脑海中,像暗号一样,我觉得再过十年也不会忘记。
凡心所向,素履以往——潘老师的思想指引
时代的一粒灰,落在一个人的头上就是一座山。疫情几度把我们赶回了家里,但潘老师追求卓越的理念和不断进取的思想一直没有离开过我们。尽管面临着各种各样的考验,在潘老师的带领下,高二二班成功获得了“大连市三好班级”的荣誉。个体的波澜不惊,甚至旁逸斜出,却是在统一后成就整体的云蒸霞蔚、别样风采。那天校公众号发的文章下面有一条评论说“潘老师和19年前没啥变化啊”,我这才猛然发现,潘老师已经成就了这么多届学子,也影响和帮助了这么多人的人生,他成就我们的更远远不止高考的成绩。
磨十载昼想夜梦,搏六月玉汝于成。高考在即,我们定不负青春、不负师恩,书写自己的灿烂人生,也续写母校的辉煌成就。我们来育明的时候也许不是最优秀的,但大家都想成为能让潘老师骄傲的“优秀作品”。
一段时光,只要放在心上,就是地久天长。我们会向世界各地再扬帆,您将摆渡下一届的学弟学妹的梦想。分别的日子越来越近了,有不舍,但没有难过。您与我们,师生的缘分永不谢幕,三年的记忆永不褪色。
再一次感谢您,我们永远的东哥。
相信“相信的力量” 2019届毕业生 董金宇(现就读于英国剑桥大学)
潘老师是伯乐,也是整个高中阶段对我影响最大的人。和潘老师一起奋斗的那些日子,是最让我激情澎湃和无比留恋的,其中既有在潘老师所带的班级中学习高考内容的两年,又包括跟潘老师学习物理竞赛课程的两年。已经毕业三年了,许许多多的细节已经渐渐遗忘,但潘老师对我潜移默化的影响却一直没有磨灭。
潘老师的外表严肃而刚毅,看起来是十足的理科男,但接触久了,你就会慢慢发现,他的内心是如此的炽热而柔软。2016年九月刚入高中,中考成绩和过往经验都占劣势的我,却被潘老师寄予厚望担任了班委。肩负沉甸甸的责任与信任,我信心倍增,热情涨满,与潘老师密切配合管理班级。现在想来,特别感谢潘老师的信任,正是两年的班长工作提高了我成长曲线的斜率,因而影响了我整个高中乃至现在的发展。此外,在班级管理中潘老师信任每一名同学,给予大家合理的自由,因而在班级中出现了轻松活跃的氛围,这种优良的团队气氛将学生的思想从单一的学习中解放出来,使得同学们有着更为活跃的思想、更为强健的体魄和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潘老师不仅发掘和培养了我的综合素养,更是发现和引领我加入了物理竞赛团队,这对于现在我能有机会从港大来到剑桥攻读硕士起着决定性作用。进入高中,我深深地被物理学科的魅力所吸引,但因为之前从未提前了解物理竞赛更没有加入物理竞赛的打算,所以头半年的竞赛培训我没有参加。是潘老师看出了我对物理的浓厚兴趣和对提前学习更高难度知识的渴望,极力鼓励我参加物理竞赛。家长和我都有很多担心,一来怕耽误其它高考科目的学习,二来怕已经过了半年了,自己跟不上。这时,潘老师适时鼓励我了解和接触物理竞赛,在高一的寒假我正式成为物理竞赛队伍的一员。学习物理竞赛的一年半是极有意义的:数学物理能力飞速进步,思想自由而开放,同时还收获了和好友在感兴趣的领域共同奋斗的幸福。在准备物理竞赛期间,无论是校内停课学习竞赛,还是假期去外地集训,潘老师一直陪着我们,他给予我们细致入微的关怀,也会指出我们备赛过程中出现的方向性问题。他会找我们一对一谈话,帮助我们回顾反思,帮助我们设定阶段性目标和长期目标,也会帮助我们进行心理建设和信心构建。潘老师用他对学生的信任和关怀成为整个物竞队伍坚定向前的定海神针。
如今,身在异国他乡的我,还会时常想起高中奋斗过程中的美好,潘老师的教诲还仿佛萦绕在耳畔,让我内心充满强大的力量,支撑我走好未来的每一步。
当我想起你 2000届毕业生 孙弋惟
好久没有写这样的命题作文,接到“任务”的时候愣了片刻,已经记不起有多长时间没有回想起高中的时光。那些记忆中的人和事在每日的匆匆忙忙中、纷繁复杂的琐细间,很难有一丝空间。可是,如果真的要去回想和纪念那过去的时光,潘老师无疑是其中最难磨灭的记忆。
说起来,我们是育明的第一批学生,潘老师是我的第一个物理老师。带着初升高的荣光走进育明的时候,我们都有些骄傲、任性、年少轻狂。而同样刚从校园里走出来的潘老师也是意气风发、踌躇满志。还记得他第一次走进课堂向我们介绍自己的时候,那声音字正腔圆,像极了电台里的主播,可是当他说起他的名字的时候我们还是忍不住笑了一阵。他也笑笑,露出他洁白整齐的牙齿。我们就这样记住了这个宽厚、爽朗的小老师。
是的,对于那个时候的我们,与其说他是一个老师,不如说更像是一个宽厚的兄长、一个值得信任的朋友。除了上课的严肃认真,其他的时候我们会和他一起打球、一起聊天,说说同学间的纷纷扰扰,吐槽一下家长们的“集权专制”。他总是在笑,一边笑着一边鼓励,一边笑着一边宽慰。就好像他就是最温暖的所在,靠近他总能感受到力量,陪伴着我们走过那懵懂的青春岁月。选择了文科的我,与物理的缘分很快就结束了,但是,跟潘老师的师生情谊却从未停止。
大学、研究生一直到毕业工作,能去看望他的机会越来越少。可是,每次想到他的时候,那种温暖还是会在心里散开。他的微笑、他爽朗自信的样子永远都历历在目。就算不能再向他诉说烦恼,就算不能再用年少的无畏去应对每一个挑战,可是,我想,我们还是在内心的最深处种下了他当时播种的叫做乐观的种子,我们也会一边微笑一边鼓励自己鼓励别人,把这温暖散播出去,把这种子播种下去。
如果说一个老师给了你知识,那是你的福气,因为你遇到的是位好老师。如果一个老师给你的是内心的力量,那是给了你不一样的人生,你遇到的是你终身不该忘却的恩人。
也许他以后不再是一位班主任,但是他一定还是位好老师。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学生会一直记住他,带着他的希望前行。
最后,把所有的祝福送给潘老师和我的母校,希望我们能向当初创立时的目标不断努力,托起更多中华少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