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时期,非常之责,虽然疫情不能复工,但教学与教研两不误。12月6日,我校高二语文组组长陈建红老师承担大连市语文教研线上观摩课(诗歌《迷娘》之一)任务,并在教研会上作“现代诗歌教学设计与思考”的微讲座。
疫情突发,授课现场没有学生,教育学院郑淑清老师及时调整方案,要求采用“基础教育精品课”模式进行微课展示。在这种形势下,陈老师勇担重任,克服困难,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录制完成本次观摩课及微讲座。
陈老师授课内容为选择性必修中册外国戏剧与诗歌单元的《迷娘》(之一)。高考新形势要求:教什么,考什么。陈老师的教学设计,以《语文课程标准》为指导,以《教师教学参考用书》为参考,紧扣教材,抓住诗歌这一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关注现代诗歌语言表达的形式,重视发掘意象内在的多重意蕴,围绕诗歌教学的重难点,剥茧抽丝,层层突破,深入浅出,达成目标,完成教学任务。
陈老师的教学设计,以情感为核心、为主线,进而围绕两个分支展开教学:诗歌抒发了什么情?怎样抒情?一方面抓住诗歌情感的内涵,另一方面又抓住诗歌的抒情技巧。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体会诗歌借助意象抒情,尤其关注诗歌意象群的特点,进而分析与情感的关联。陈老师又特别关注到诗歌的抒情技巧——诗歌的音乐美,即押韵、单句反复和重章叠唱的艺术技巧,并分析这些技巧与诗歌情感的内在关联。陈老师的教学设计内容与形式兼顾,两方面内容紧密结合,浑然一体,体现了教学设计的整体性与严谨性理念。
授课过程,陈老师以诗歌理论为指导,切入教学的核心环节,如导入诗歌“情感”时,陈老师引入《毛诗序》中的相关理论:“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在导入诗歌意象这一重要环节,陈老师引用这三句诗歌鉴赏理论:“诗歌之妙,专求意象”;言不尽意,立象以为意;诗歌以意象的组合作为表达的核心元素。在竟象总结时,陈老师引入:一支写出了整个意大利的诗歌(海涅),在导入诗歌音乐性环节,陈老师引用鲁迅的观点:“诗须有形式,要易记、易懂、易唱、动听……”,具体的教学内容与诗歌理论相结合,高屋建翎又切中肯綮。
陈老师旁征博引,东西互鉴,引入古今中外诗评,巧妙引入背景介绍,巧妙引入知人论世,教学过程具有很高的艺术性,陈老师教学语言精炼,情感充沛,课堂声情并茂,以情感人,以情动人,引人入胜,充分体现了语文教师较高的人文素养。
观摩课结束后,陈老师做“现代诗歌教学设计与思考”的微讲座,以课标为指导,紧紧落实育明高中语文教学模式——阅读与表达双线结构,以《迷娘》(之一)教学设计为例,指出现代诗歌教学核心任务、教学目标,以及教学的重难点。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在疫情形势下,陈老师线上教学与教研兼顾,任务繁重,但陈老师出色的完成了这些任务,完美诠释了育明人的精神,得到了与会领导与老师的高度评价和赞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