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维,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教育硕士,中共党员。市优秀教师、市骨干教师、市优秀科研工作者、市优秀共产党员、大连大学客座教授,主持并完成市级课题一项,参与全规办课题一项,曾在《班主任之友》《杂文报》《作文成功之路》《基础教育参考》《大连教育》等刊物发表文章多篇。始终推崇民主智慧的教学理念,着力构建“多元对话”的语文课堂。
桃李氤氲 维叶莫莫
21届9班 石子琪
与莫老师相识在授衣九月,从结束军训第一天早晨七点的第一堂课,到如今枕戈待旦抬头便能见的身影,至今将近三载。他是初见便觉如松柏般的师长,也是和暖似南风般的家人。甫一动笔,有千头万绪,竟无从说起,不过用“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一句形容他再合适不过了。
三年来,莫老师的语文课熏陶濡染着我。他的课堂如一篇篇哲思散文,辞赡而神凝。教育从来不拘泥于形式,他可以立于三尺讲台,传道受业;也乐于俯下身来,听我们发表见解。三年倏忽而逝,然往事历历如昨:窦娥冤的演出现场有闪烁的泪光,朗诵诗词时有震慑隔壁班的声浪;为了准备文常和成语我们曾与百度为伴,为了对接面生的古文我们曾搜肚刮肠。语文课从来都不是乏味的,维Sir的专有场面颇多传神精妙之处,诸如:“壮士!”(讲解鸿门宴时无意秀出的精湛演技)“你说的固然对(试卷讲评时的耐人寻味之语)”……这一切早已经注入了同学们的DNA。语文学习从来都不是孤独的,三年来,莫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写了每篇作文,成了作文讲评时最受期待的压场节目。我们就这样欢声笑语地一路思考,一起成长。蓦然回首,方才惊觉繁花已盈满行囊。
比起教师,莫老师更是一位风骨文人,正所谓粲焉如繁星丽天,而芒寒色正。我们经常看到他眼中的世界,也经常受他鼓励寻找我们眼中的世界。“我眼中的陶渊明”,“我眼中的曹操”等都是他留给我们的命题。对于陶翁,我因文章中一句“我欣赏他的风格,但我觉得自己不会成为那样的人”曾受过老师鼓励嘉奖。彼时我心中尚有疑惑,后来才悟到其中深意:在莫老师眼中,我们不是罐装生产的货物,而应该也必须有对世界独到的见解。生活打磨我们,让我们趋于圆滑,而我们的灵魂应当保留棱角。而他本人,依旧怀有少年赤诚,血液中流淌着文人的骄傲与理想。那是金石贯以诚的拳拳之心,是响了千余年的广陵余音。“鹄志骥行剑胆琴心”,“静进雅和”在同批班训中一枝独秀;关于“十年铸剑少一点,一朝锋芒难出鞘”的解字游戏平添了玄妙的文学趣味。这种风雅的浪漫织就了庸常俗世中的青春之梦。
松柏劲直,亦可有垂露清风之柔,枝叶散下的一片阴凉快慰了行色匆匆的游子。我曾戏言莫老师就像一位老父亲,严厉而慈祥。他是严厉的,强调无数遍“育明的孩子”,挂在嘴边的“好说不好听”如晨钟暮鼓惊醒偶尔松懈的我们,他用言传身教雕刻我们,也教我们自我点燃,自行雕刻。当然,他也是温和的,我因病缺课近一年,其中不断受到他的鼓励,便也敢放下局促和不安,从陡崖边退回来安安稳稳努力。曾也有过快被压垮的时候,想起一直相信我的莫老师,便也不敢有自暴自弃的想法。成绩难堪时,听他一番精准暖心指点,便又愿意咬牙坚持下去。在我们身边从朝阳守到日落的是他,在寒风中陪我们跑操的是他,为我们护住心中不灭烛火的依然是他!
何其有幸,在或许是人生最拼的三年中得恩师如此。他是青春航船的渡者,把我们手中攥着的青涩的期待换成前往未来的船票,伴我们,也载我们前往心心念念的明天。谨以拙笔,致敬伴我三年的莫老师,愿他永远是立如芝兰玉树、笑如朗月入怀的练达少年,也祝愿莫老师未来桃李夹道,其叶沃若。
鹄志 骥行 剑胆 琴心
20届张晓瑜
“怀瑾握瑜,君子如玉。”——孔子《礼记聘义》
毕业已近一年,但不再师从于莫老师已过近三载。若问我回忆起莫老师的课堂最深的感触是什么,我追溯着尘封却鲜活的记忆,脑海中只有四个潇洒的大字:“酣畅淋漓”——思绪洋洋洒洒,学识浩浩汤汤的谦谦师者,于三尺讲台之上与虔诚学子们一起寻道、探道、悟道。山水田园的靓丽,史书典籍的奥秘,王朝更迭的兴叹,文学宇宙的浩瀚……都在师者与学子的字句之间碰撞、绽放。下课铃被我们视为扰乱梦境的闹钟,考试被我们视为以笔为刀的战场。这些少时文学素养只能用“捉襟见肘”一词来形容的孩子们,总会在语文课堂里勇敢地举起求知的手,想必那些孩童也正是在那时,触碰到了来自文学银河的星辰。
于只跟他在我高一时期学习了半年的我而言,我不知该如何感谢他,让我在满地都是六便士的世界看到了月亮。他对我们的循循善诱,除了让我们更明白如何在考场上得分之外,更让理性与感性,勇气与骨气等等珍贵的品质融入我们每一个人的血脉,与我们相伴一生;更让我们清楚了如何成为一个拥有“鹄志、骥行、剑胆、琴心”的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不局限于课本与应试,是莫老师教学的道。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这是莫老师教过我们的课文《师说》,也是莫老师努力践行的课文《师说》。莫老师的课堂从不缺少各种互动环节,他为我们提供着一个又一个展示的舞台和机会,这一个个舞台让同学们的思想都迸发出奇妙的火花。每当有同学分享着自己的所知所学,全场所有人都会化身为孜孜不倦的海绵,如饥似渴地汲取着、品味着,当然,莫老师也是那一块块海绵之一,“教学相长也”不过如此。
莫老师一直致力于试题研讨,与学生共进步。比如,莫老师会针对每一次大考的作文分析考点,认真点评,圈点勾画,集中问题,进行讨论,他甚至每一次都会原创一篇下水文发给同学,也发在他自己的公众平台里,无私地供所有考生参考、收藏。
与其说莫老师在“领导”着我们学语文,不如说他是“跟在我们身后”学语文。并不是因为他对知识没有远见的卓识,而是因为我们对知识都有高度统一的虔诚,我们对智者都有高度统一的敬佩,更重要的是,在师生之间“领导与被领导”这一种可能的关系之外,我们选择了另一种,“互相陪伴,一起成长”。也正是因为赋予了这种让学生“放飞自我”的自由,我们一直保持着对知识饥渴的状态,这在我未来的生活与求学之路中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虽然莫老师对语文学科一丝不苟,但莫老师十分风趣幽默。每当我们有背诵默写出错的字,他都会把我们请到办公室进行“专项强化训练”,所谓“专项强化训练”也就是多抄几遍默写错的字而已,但是在他的描述下,“罚写”也并不再那么冷冰冰了。至今仍然怀念着下课时走廊里那浩浩汤汤排着队进行“专项强化训练”的队伍,毕竟我也曾有幸成为队伍中的一员,那是时至今日回忆起高中生活依然能会心一笑的乐趣之一。
生活里,莫老师是一个实打实的“斜杠青年”,兴趣爱好之多着实令人震撼。就拿运动举例吧,一到运动会就会看到他在赛场上挥洒汗水的身影。作为语文组为数不多的男老师,自然是当仁不让地挑起了“运动担当”的大梁:“乒乓球杀手”“双摇小王子”“足球健将”“上篮高手”“排球一哥”……可谓“凡所应有无所不有”。多样的爱好让莫老师不再是一个普通的老师,而是一个立体的、感知着生活的老师,在他存有锋芒又不失儒雅的外表下,藏着一颗滚烫的、沸腾的灵魂。
我是一个文笔着实普通的人,写不出什么惊心动魄的关于我们曾经一同追寻过的山川湖海的故事。莫老师是仅仅教了我半年的老师,很多时候,语言和文字是有穷极的,笨拙的我无法完全描述出和他相处时感觉是多么舒适温馨,也无法完全描述出他这个人究竟是多么多么好,但我清楚,一个真正优秀的人是无法用语言去夸的,而是需要细细地品。
“怀瑾握瑜,君子如玉。”我愿把他比做美玉,任何人第一眼望过去,都会看出他散发着清澈的光芒。可若你问我那光芒究竟是什么,我只能回答你:在你去了解、去相处、去陪伴的路上,你就会渐渐发觉,那光芒虽不耀眼,却清澈纯净、润物无声,它将影响你的终生。
感谢人生中曾幸遇恩师,心怀“鹄志、骥行、剑胆、琴心”,如玉一般,影响我终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