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15日-19日高一化学备课组开展了同课异构教学活动。本次活动是在党建引领下,围绕育明实施新课程、新标准、新高考、新教学、新评价的“五新”为核心下展开。结合人教版新教材必修第二册第五章第三节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内容和地位,备课组教师坚持立德树人立足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基于高效课堂探索最优的化学教学模式,张扬个性展示每位教师教学功底和教学风格,运用多维评价引导提升学生化学核心素养、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化学思维能力。
同课异构课堂教学活动结束后,备课组认真进行了集体研讨,大家一致认为,新教材第三节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同课异构教学清楚地看到各位教师对同一教材内容的不同处理,不同的教学策略、迥异的风格和教学思路,目标都是为了发展学生化学核心素养,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教师们今后要相互借鉴不同的教学理念、方法、策略,在多层面和多方位的交流中碰撞、升华中促进自己更深入地理解教材,结合教学内容特点灵活改变积极运用不同教学方式,形成各自教学风格和积极向上的合力,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进而达到立德树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曹子谦副校长(化学特级教师、国家金牌教练)对高一备课组的同课异构活动做了总结。
曹子谦副校长:化学组的同课异构的活动也是我自己提升的过程。体现化学教研组鲜活的“五新”理念及创新的育人风格,展示了组内老教师一如既往的育人风范和专业引领,展示了蓬勃向上的青年教师的勇争第一、勇立潮头的敬业精神和锐意进取的优秀品质,作为一名听课者我很享受,享受我们化学工作者每一次思想碰撞,享受化学给人类生活带了的锦上添花,祝愿育明化学组在唐老师带领下,抓住新高考、新课程的机遇,壮大自己,发展育明,为大连基础教育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于欣老师(03月16日第8课)
于欣老师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查阅资料等方式学习新知识。课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思想不断碰撞中共同了解化学材料奇特功能以及在不同领域发挥的重要作用。通过设置有效问题情境培养学生运用化学原理解释实际问题的能力,扎实落实学科素养。通过播放芯片制作视频、碳纳米材料的发现与研究过程的视频,让学生体会化学对社会进步的价值,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学科知识探索的兴趣,提升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
唐永波老师(03月17日第9课)
唐永波老师抓住新教材的周期律后学习无机非金属材料特点,抓住知识主线构建知识体系,突出物质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思想方法,突破难点促进学生积极理解新知识。运用类比物质结构和相似原理的反应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及认知水平建构思维模型,发展学生化学核心素养。课堂教学容量大教学效率高,寓教于乐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和社会责任。
赵艳璧老师(03月18日第8课)
赵艳璧老师本课引入联系生活实际,自然流畅,教学层次,把握得当,层层递进。课堂设计弹性化,适度预设,适度生成,放而不乱。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充分发展思维能力,体验化学知识的价值。教学设计重视学生知识网络的构建,深化了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达到了预期效果,是一堂高效精彩的好课。
张立军老师(03月18日第9课)
张立军老师教学以硅元素为主线,抓住金刚石正四面体空间网状结构为基础,利用晶体硅、炭化硅、二氧化硅、硅酸盐都具有此结构特点,在学习上根据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呼唤更优化的制取方法这一基本的认知规律,通过类比,化散为整,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课堂上学生思维活跃,回答问题积极,达到事半功倍效果。
杨阳老师(03月19日第8课)
杨阳老师设计了导学案,通过导学案阅读教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问题引申,让学生查阅资料扩大了学生的视野。课上引导学生使知识点逐一落实,充分调动学生组织学习,通过本节课教学学生的能力得以提升。课堂上学生思维活跃,回答问题积极,老师以饱满的情绪感染学生,使同学们在愉快的氛围行中获得了知识。
马爱丰老师(03月19日第9课)
马爱丰老师以中国引以为傲的陶瓷拍卖引入新课,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进而介绍了硅的昨天、今天和明天,激发了学生对祖国发展的憧憬,对实现中国梦的期盼。以硅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为主线,在教学素材的呈现上十分丰富,有人类的探索光电转化的过程视频,介绍了单晶硅和芯片的制作。提拉单晶硅视频,新型材料石墨烯,让学生对科学的如此神奇而感到震撼,体现出化学学科魅力。课堂上学生积极思维,容量大收效显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