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育明高中建于一九九八年秋,是大连市教育局直属的公办的省级重点高中,省级示范高中,辽宁省特色高中实验学校,自主招生百强学校,中国百强中学。作为50多所一流高校的优秀生源基地,育明高中是求学圣地,英才摇篮。
· 师德师风举报电话:84759335      · 办事不找关系指南      · 欢迎关注大连育明高级中学微信公众平台     

读百家经典 做幸福教师 ——育明高中教师经典阅读作品展

日期:2020-11-18

胸藏文墨虚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是创造的基础,是优秀教师成长的必经之路。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高品位阅读的涵养,需要经典阅读的指引。愿我们徜徉于书的海洋,真正做到“读”有所悟,“悟”有所用,做一位幸福的书香教师。

浅析莎士比亚《麦克白》中的政治思想

语文组 高一诺

莎士比亚的悲剧《麦克白》是西方莎学学术领域不断被批评家关注,并不断重新被放置在新的历史语境,被再诠释和重新理解,并且激发出新的政治哲学意义。《麦克白》表达了英雄麦克白如何因权力意志而弑杀君王,最终落得众叛亲离、名裂身亡的悲剧主题,反映了莎士比亚对当时社会文艺复兴后期重建道德、信仰与人情的深切渴盼。

《麦克白》是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之一,是最短的、情节发展最迅速的、独具悲剧力量的一部戏剧,其创作于英国伊丽莎白女王鼎盛统治结束后的1605年,也恰好是詹姆斯一世继承王位后的不久。全剧自始至终充斥着背叛、战争、巫术、谋杀、暴政、疯癫及死亡,展示了人性最消极最黑暗的一面。麦克白的悲剧不是单个的孤立现象,他们富有权力与行动的自主,盲目抛弃道德、宗教及亲情,他们体验着孤独、痛苦与绝望。《麦克白》影射着当时社会背景和状况,蕴含着当时社会的政治哲学观念。

本文尝试从《麦克白》看男权社会“父权制”政治思想,麦克白夫人的形象在莎士比亚悲剧中是独一无二的,两个截然不同版本的麦克白夫人的形象在读者中广为流传:一个是“天性邪恶”的、具有男性气质的麦克白夫人,认为她是麦克白身边的“女巫”,是诱导麦克白走上杀人篡位不归之路的罪魁祸首,一个是忠于家庭和丈夫的传统女性形象,评价她长相精致而美丽,热爱家庭并且关爱丈夫,她的悲剧是她的丈夫所造成的,认为她无非是敦促丈夫攀附名利的传统女性,是他对社会地位无休止索求的牺牲品。

从当时的父权社会形势来讲,在麦克白强烈的欲望和野心的支配下,他总有一天会篡位弑君。麦克白夫人无疑是稳定他内心的一帖药剂,或者说,麦克白夫人是麦克白那坚定的令人恐惧的心的最坚强的一部分。麦克白就是利用麦克白夫人而挖掘出了自己更为坚定的行动的力量,也为自己的行动挖掘出了一个导火线般的理由。

(一)麦克白夫人对父权社会颠覆的失败

麦克白夫人是意志顽强的女人,这点毋容置疑。她的强大在于她的勇气和意志力,她强大的自我控制力是不容小视的,因为自始至终她都没有在任何人面前流露出半分的软弱。在策划谋杀邓肯事件中她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她在危机来临时的镇定自若和伪装自己的能力远胜于她的丈夫麦克白。当麦克白因为害怕打算收手时,她说:“难道你把自己沉浸在里面的那种希望,只是醉后的妄想吗?它现在从一场睡梦中醒来,因为追悔自己的孟浪,而吓得脸色这样苍白吗?从这一刻起,我要把你的爱情看作同样靠不住的东西。你不敢让你在行为和勇气上跟你的欲望一致吗?......

她鼓励他“集中全部的勇气”,并承诺“把所有的后果都留给她来承担”。在成功谋杀邓肯之后,因为害怕麦克白瞬间丧失了所有的勇气,她抢过他手中的匕首斥责道:“意志动摇的人!把刀子给我,睡着的人和死了的人不过和画像一样;只有小儿的眼睛才会害怕画中的魔鬼。要是他还留着血,我就把它涂在那两个侍卫的脸上;因为我们必须让人家瞧着他们的罪恶。”

谋杀成功后,麦克白登上了王位。但他们也感觉到风声鹤唳、四面楚歌。尽管麦克白夫人已经厌倦了无休止的伪装自己,她还是做出坚强、开心的样子来宽慰她的丈夫。在大宴群臣那一场,被幻觉所困扰的麦克白几乎把场面弄得不可收拾,是麦克白夫人竭力帮助控制了局势。宴会结束后所有客人离去,她对丈夫的无能没有抱怨过半句,相反却真诚地安慰丈夫。

宴会那场过后,麦克白夫人仿佛从人间消失了一样。没有任何证据表明她参与了麦克白对臣子的屠杀。直到剧本接近结束时,她再次出现,但彼时的她已经病入膏肓、无人可依了。她的钢铁般的意志最终还是敌不过自然的规律:因为一直不肯向任何人吐露内心的惶恐和焦虑,她的心理终于承受不住这巨大的压力,她的睡眠出现了问题。她夜间梦游,诉说着在白天她不肯吐露一丝一毫的内心隐秘。但即使她生病了,她仍然不肯烦扰她的丈夫,即使在睡梦中,她也在安慰她的丈夫:“睡去,睡去;有人在打门哩。来,来,来,来,让我搀着你。事情已经干了就算了。睡去,睡去,睡去。”

麦克白夫人的强大体现在她从不依赖别人,从不在任何人面前示弱,在家庭话语权上,麦克白夫人享受着和麦克白平等的权利,所以麦克白夫人才会成为麦克白的“我最亲密的伟大伴侣”。

麦克白在杀死邓肯之后因为恐惧过度而几近崩溃,无法继续进行伪装,此时麦克白夫人从他手里接过了匕首,也即君主节杖的象征。麦克白夫人手持匕首的象征,加上谋杀“一国之父”,她实现了自己想要颠覆男权社会传统模式的愿望。

但她终究还是失败了,父权社会的社会秩序如铁桶一块,虽然被麦克白夫妇撕裂了一个口子,但其自我修复能力十分强大,很快一切又恢复到了从前的状态。麦克白夫人的失败不仅因为她所对抗的事物太过于强大,还在于她本身不够强大。她身上仍然有着十分明显的“女性特征”,所以即便她恳求“精灵们”将自己“去女性化”,生理特征导致的心理仍然难以去除,她策划杀死邓肯,却不敢自己亲自去实施谋杀行为,看着熟睡中的邓肯,她下意识地想到了自己的父亲:“倘不是我看他睡着的样子活像我的父亲,我早就自己动手了。”

剧末的麦克白夫人形象的状态与杀死邓肯之前的麦克白夫人的状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未实施谋杀之前,她认为谋杀的行为会很容易就除掉痕迹,可以说是“神不知鬼不觉”,而剧末的她这样想:“阿拉伯所有的香料都用上也无法使这双小手香起来了。”这时的她精神处于崩溃的边缘以至于无法控制身体的行为,为了结束这大海一般的烦扰,她默默地选择了自杀之路。

麦克白的王国是在女性的帮助下建立的,但被“非女人所生”的男人所摧毁。这个情节的象征意义实在是再明显不过了,父权社会秩序又正常化了,且更加牢不可破。与传统达到封建社会所界定的女性形象不同,麦克白夫人试图通过颠覆男权社会秩序来实现自我的价值,但最后以失败告终。

(二)“父权制”政治思想传统越发势涨

在十六十七世纪,“父权制”的政治思想传统越发高涨,在《麦克白》中,父权制主题得到了发展。在封建父权社会,未嫁的处女是父亲的私有财产,结婚后妻子便是丈夫的私有财产,麦克白夫人的出现则颠覆了这种观点。莎士比亚把麦克白夫人上升为政治斗争中的重要角色,显示出男性和女性对权利的贪欲作为统治阶级的共性,她不仅仅颠覆了男权社会家庭传统模式对女性的禁锢,她还试图通过谋杀“国父”来实现颠覆男权社会的传统的模式。在封建社会,国君是“一国之父”,由一个女性来策划谋杀“一国之父”是一个非常明显的意象,代表着对传统社会秩序的颠覆。麦克白夫人左右麦克白的能力令男性读者们十分惶恐,她的形象困惑了数代男性评论家,这个人物形象的分析不适于套用男权社会中男性对女性人物形象的简单归类。麦克白夫人不是“天使”,也不是“魔鬼”,她是一个和男性一样的、有自己的理想和野心的形象完整的人。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麦克白夫人更像是一个现代社会的女性。

与现代社会相比,在封建男权社会中,女性应有的角色似乎应该是生育,而不是任何有关政治的行动。女性要实现自我价值是比较艰难的,她们的梦想只能通过男人来体现和实现。母亲可以“望子成龙”,通过儿子的成功来实现自己的梦想和抱负,妻子可以通过丈夫来体现自我的价值,达到“夫荣妻贵”的境界。

在詹姆斯一世时期,经常由男童来扮演麦克白夫人,或许从而强化了这一角色的“非自然性”。当时无论出于什么原因的男扮女装,都会被看作异性恋身份的倒错,从而强化了麦克白夫人与丈夫之间“非自然”性别关系的效果。因此,其中的隐含意思即,女人无论采取怎样的政治行动都会导致性别倒错。

《麦克白》是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中悲剧色彩最浓重的一部,其深重的悲剧色彩来自于所蕴含的社会政治哲学。十六世纪的英国正处于文艺复兴的鼎盛时期,人文主义的人性与中世纪的神性的思想交锋也正处于激烈状态,同时英国王室更迭过程中不断出现黑暗面,在现实与理想的冲突中,莎士比亚依旧向往回到理想君主统治的美梦中。《麦克白》作为一部政治剧,给读者和观众带来了巨大的心灵震撼,展现了他所处的男权社会中“父权制”思想不断高涨,女人无论采取怎样的政治行动都会导致性别倒错;再现了詹姆斯一世统治时期,社会各阶层的矛盾和政治斗争,深刻地批判了当时封建主义的君主专制政体,强烈地谴责专横暴虐的独夫民贼;以及再现了苏格兰当时的反巫术政策、迫害女巫等行为。

《麦克白》表达了莎士比亚及其所代表的社会所倡导的政治哲学观念、伦理价值观念。《麦克白》的结局是奸徒佞臣得到应有的惩罚,而明君上位,世界一派和平,莎士比亚大力肯定人们有权力推翻暴政,打倒暴君,主张强有力的开明君主治理国家的政治思想。

 
打印本文 加入收藏 返回顶部 关闭窗口
Copyright © 2008-2024 大连育明高级中学版权所有 辽ICP备06021230号-2 学校地址:大连市沙河口区杨树街70号
联系电话: 教务处 0411-84759193 德育处 0411-84759866 科研处 0411-84759359 邮政编码:116023
技术支持: 大连奥远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网站纠错及故障申告:18040130731 辽-GZ-2014-02-A5-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