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研组组长 程玉玲
一直觉得同课异构这种课很有意思。
篇目同,目标同,重难点同;学生有差异,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有差异。于是同路而殊途,同工而异曲。
有时高下立现,有时春兰秋菊。
很有情趣,很有收获。
高一高二这次选的都是传统篇目。高一是《念奴娇 赤壁怀古》,高二是《归去来兮辞》。旧篇目,新课标,新课改,新高考。整个语文组都高度重视,积极备课,最后呈现出来的课堂效果都是让人满意的。
一、老当益壮,砥柱中流。
准确的来说,这里所说的“老”更多的是是资历不是年龄。鲁老师,张校长,杜老师,毕老师,这些老师基本是育明的元老,是语文组的中流砥柱。在本次上课中也体现出来老辣和老练。张校长展示的这个课大开大阖,思路特别清晰。将语文组“主问题”的教学模式运用得炉火纯青,将学生的活动用问题串联,用问题调控。杜老师旁征博引,挥洒自如,诙谐幽默,很好地体现了学者风范。毕老师的课体现了“巧”,切入精巧,设计精巧,语言精巧,条分缕析,循循善诱。鲁老师的课“全”,既有纵深思考,也有横向铺排。
二、青年奋厉,切磋琢磨
无论是年龄划分,还是组内梯队划分,王欣老师,程玉玲老师,郭芳彦老师,付冰老师,莫维老师,侯杏梅老师都是青年人。这样的青年人在组内占比较大,分量也很重要。程老师的课有高度、有深度,郭老师的课有激情、有诗意,王欣老师,侯杏梅老师的课扎实,丰厚,付冰老师的课有智慧,莫维老师的课有文化。他们正当盛年,在教学上确实肯专研,既能博采他人之长,又有自己的风格特色。
三、后生可畏,头角峥嵘
语文组的年轻人很少,所以组内常常有后继无人的担忧,好在仅有的几个年轻人够给力。这次同课异构,是高一诺在组内的首秀。她的课内容充实,推进自然,给人的感觉从容沉稳,胸有成竹。赵伏睿老师的课堂很活跃,注重学生探索,季铅依老师的问题设计很精当,分析的很细致。
人无完人,课无完课。课堂就是缺憾的艺术。这样的同课异构不是为了比较,而是为了学习、触动、反思、落实。
语文组高一高二的教师进行了认真的交流研讨。明确如下思路:
一、怎么处理学生活动:学生一定要活动,他们是课堂的主人。本次课堂有的学生活动不充分,有的虽然活动的“量”够但欠缺“质”。经过研讨大家明确不是学生只要说话就是活动,学生需要“真活动”。那么活动要精心设计,要预判,预设。课上要能控制,会引导。
二、怎么拓展升华:拓展升华要有度。课堂要有深度,自然要挖掘、要拓展。但是要把握分寸,不要成了教师的表演,要时刻记得课堂的目的是学生学会了什么而不是老师展示了什么。
反思之后,我们更觉得同课异构这种课很有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