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育明高中建于一九九八年秋,是大连市教育局直属的公办的省级重点高中,省级示范高中,辽宁省特色高中实验学校,自主招生百强学校,中国百强中学。作为50多所一流高校的优秀生源基地,育明高中是求学圣地,英才摇篮。
· 师德师风举报电话:84759335      · 办事不找关系指南      · 欢迎关注大连育明高级中学微信公众平台     

【卓越育明人】创业者赵冶

日期:2016-05-30

赵冶,育明高中2010届毕业生,考入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成功研发了热泳除霾技术并申请了专利,勇敢地走上了创业之路。


大家好,我是赵冶。

这是我第一次发长文章,都说文如其人,希望大家在平淡叙述中了解我的经历,字里行间感受我的坚持和梦想。

 


我的第一次电视曝光是去年CCTV6播出的《电影新青年》(原名《校花与学神》),当时我就已经决定要在读研期间选择创业(在这里特别感谢我的导师,谢谢您的谅解与支持)。节目播出后,我的故事得到了小伙伴们的关注,我注册了微博养成了每天刷微博的“坏”习惯,CoClean也在每天的成长和壮大。


这一年的时间过得飞快、忙得飞起,从微博内容就能看出来:一开始还能扯两句段子,闲的没事弹弹吉他唱唱歌,到后来开始无脑分享、手滑点赞,最后坟头长草很久不更新…

 


   都说沟通是桥梁,好不容易架了桥却不通车,实在说不过去。现在就向大家保证,以后一定会多和大家互动,不仅这样,我还和小伙伴们一起开通了微信订阅号“赵冶和他的朋友们”。我会把这里当做一个小小的家来建设,欢迎大家有事没事多来逛逛坐坐。后台留言争取及时回复,有新鲜事也会频繁分享。就算自己内容难产,也会做好内容的搬运工,介绍有趣的CoClean小伙伴们给大家认识。

愿有趣的灵魂,都在此间找到同类。


 关 于 我 

 

我的生日是1991年5月7日,快要25岁啦。辽宁大连人。高中毕业于大连育明高中,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目前是清华的一名在读硕士研究生。

 

作为金牛座,固执、好胜、努力,不服输,没错这就是我。别人做到的,我也要证明自己同样可以,不管终点多远、步伐多慢,总有一天我会抵达。


现在回想起进入大学前的日子,只记得堆得高过头顶的习题册和试卷,勾勾画画有许多颜色的彩笔标注的错题本,阳光下系在篮球架最高处的校服上衣,和qq上少年不知愁滋味的矫情话。


那时候我就总在想,大学是什么样的?从那时候开始我就有个奇怪的习惯,总是在想“5年后的自己在做什么”,而且常常想到入迷,甚至在纸上画出时间轴推测起来。

记得2009年末冬天,高三的我想,五年后我应该毕业了,是不是在做一份稳定、收入不错的工作呢,朝九晚五的上班族。

谁知道恰恰相反,五年后的2014年末,我做出了一个可能改变一生轨迹的决定。


 

 清 华 的 校 园 生 活 


高考后进入清华,我选择了建筑技术科学系,在建筑学院中沾染艺术气息的同时,作为工科生学习建筑中的力热声光电、系统的运行、数据的处理。在当前的大背景下,我们专业的大方向就是使我们所处的建筑洁净、节能。


感谢这座包罗万象,又处处存有动人的细节的清华园,让我这六年来的生活值得被一生回味。


大学的前三年可以用这4个词来概括:

上课、自习、社工、玩。

上课基本上保持着高中的状态,从基础的高数、大物甚至化学、编程,到工程力学、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等等,再到复杂的专业课。每天早上闹钟一响翻身起床,边骑车边把匆忙买到的包子吃掉,快速窜进教室占第一排中间的座位,密密麻麻的笔记生怕遗漏老师的一句重点。有时候觉得压力大、很枯燥,就深夜自己骑着自行车去荷塘边拔草,没错,就是拔草...把一片草地一根一根的拔掉,常常一身泥土但是瞬间心情平复。最后作为环保主义的我很过意不去的把草重新埋起来,过几天会很心虚的骑车来确认下那片草没有死...

   自习也成为了每天的习惯,复习课本、刷题、甚至看电影也要在自习室里。经常要听到教学楼图书馆晚上11点的铃声响起再离开,如果到了考试周,便和小伙伴结伴一起在天还没亮的时候在图书馆门口排起长长的队伍,一开门就飞快跑进去抢座位,有一次一不小心在图书馆门口摔倒,也要朝着同伴大喊“不要管我!快去占座!”之后开始一天10小时以上的复习,一个多月的考试周就这样规律的过去。


社工也是大学的特色,和一群小伙伴一起做有趣、有意义的事情。去学着和不同思想的人相处,学着和不同专业背景的同学交流,学着妥协甚至是放弃。在学校的路上看到自己组织的活动的海报和广告牌,我一定要停下来好好端详,压平上面的褶皱,擦一擦灰尘,疯狂的合影。

那时候对待自己的劳动成就,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因为心里清楚里面倾注了多少心血,自己为每一个细节付出了多少通宵达旦。这种心态一直延续到现在:对任何自己做的产品,都有一份特殊的热爱。付出多少心血,就值得多少赞赏,不论在做什么都全身心都去热爱,要相信疯狂到奋不顾身到人,都是天才。


 提到玩,不得不提我大学期间的好兄弟们,因为打dota整夜开黑不睡,一起参加篮球比赛因为绝杀了对手激动的掉眼泪,不管多晚一句“饿了”就可以跑出去吃烧烤,坐在操场上弹吉他到日出,喝醉在宇宙中心五道口...

直到现在,我们仍然保持着定期聚会的好习惯,难怪本科时光被那么多文艺青年所称颂怀念,身在其中时候没觉得,离开以后发现,就算是那时候的辛酸苦辣咸任何一种味道,回味之时,都是甜的。

 

大学生活的另一面,在于校园之外。

 

本科时候,我有幸跟着导师一起,接触了很多实际的工程项目,看着很多建筑从无到有,从初建到稳定运行。

在北京颐堤港的几个月实习后,我们让这一庞大的商业体可以科学的“呼吸”;本科的毕设项目是天津华侨城的欢乐谷,巨大的玻璃罩子让游客们在夏天中暑,而我的任务就是让温度降下来,让一个游乐场成为娱乐天堂;再之后,我变身空中飞人,在我国的各个机场之间往返测试,一年飞出了一个南航白金VIP会员……


这些校园外的经历,让我对“建筑”建立起了自己的认识。我曾爬上建筑地下的冰蓄冷冰库,感受千万人的热量是如何消融;在建筑顶层的冷却塔上吹风,闭着眼睛体会清风过处的冷热焓湿;在空无一人的监控室里看着建筑的各个角落人来人往,那一刻经常混淆了是孤独还是热闹;看着夜色中的建筑灯光星星点点,从一面仿佛看着了弱电线路和管道像血脉一般规律的流淌...能学以致用是一件很幸运的事情,也是一件很有压力的事情,但是承受压力之后,往往就是成长。

 未来我一定会继续着对于建筑的探究。我经常想起本专业的一位院士的一次汇报题目“冷与热的异与同”,虽然听不懂太多,但是这份格局和眼界却让人钦佩。以点及面,放眼城市的尺度,甚至将冷冰冰的建筑链接到人。当在专业领域内浸淫多时后,蓦然回首,也许科学在某个时刻,真的无限趋近于哲学。


 关 于 创 业 

 

做出创业的选择对我来说是个偶然,又像是命运的必然。

大二那年,“雾霾”这个词来到人们的视野。每天都会被各种颜色的环境预警轰炸,严重时浓烟一样的空气好像火灾现场。院里有一门叫做《洁净技术》的课,专门探究净化相关的学术难题。我毫不犹豫的选了课,开始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研究。

我来自北方采暖地区,从小就和暖气打交道。细心的小伙伴们也许都注意到,日子久了,暖气背后的墙总是黑乎乎的。大家可能不知道,这里就蕴藏着“热泳现象”。


热泳现象是指存在稳定温度梯度下,粒子向较冷的一面运动的现象。

简单来说,因为热暖气片和它后面的冷墙面有温度差,空气在流经它们之间时,颗粒物会吸附到较冷的墙面上。这原理说起来简单,但是当时在全世界范围内,还没有人提出运用的技术,一直停留于理论探究阶段,甚至在工业中,热泳有时候由于会积累灰尘,被看作负面效应。

热泳力可以推动小的颗粒物,我们想到了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2.5微米的细颗粒物——PM2.5,那热泳,会不会是雾霾的克星呢?

我和小伙伴就像爱迪生当年寻找灯丝的材料,一样反复试验和寻找,幸运之神眷顾,花了整整一年时间成功研发了热泳除霾技术并申请了专利。学校为了表彰我们的这项研究,还让我们登上了校网的首页。


2014年开始,不断有投资人通过各种渠道联系我,表示想购买、代理热泳技术。也有不少身边的朋友建议我响应国家的热潮,去创业。

创业毕竟是一件大事,而且偏离了我预先设想的人生轨迹。所以我一直很犹豫很谨慎。

 这时我的同门师兄,赵飞,从美国回来了。

飞哥是清华本科毕业后去美国拿到博士学位,在波士顿成功创业后,放弃了高薪和绿卡回国,因为他的心里一直有一个创立成功企业的梦想。在2014年10月的一个晚上,我在清华北门的一家SUBWAY,第一次见到了飞哥。

当晚的聊天后,我们就一见如故、一拍即合,两个脚踏实地的理想主义者好像从对方那里都得到了莫大的鼓励。我们要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一起创立一家专注于改善人居环境的公司,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好。

 (好像大家对星座都比较感兴趣,插一句,飞哥是摩羯,我是金牛,据说是相当合适的工作伙伴,是这样么?)


【从左到右:我、飞哥、宇哥】

于是接下来的时间,我就投入了第一款产品的技术开发,同时开始寻找合适的团队成员。CTO王宇加入了,成为了联合创始人,一个有丰富的技术创业经验,经常用科学原理和逻辑思维解析鬼故事的神人;大学最好的兄弟马川加入了,游泳、吉他小天才;金山、美图的产品经理昊晨从美丽的厦门来到北京和我们一起吸雾霾,因为我们要一起改善呼吸健康;央视的一楠放弃了光明的广告片导演工作来到了CoClean,因为他相信科技才能改变世界...

陆陆续续,酷炫的设计师们,超牛的程序员们,无所不能的工程师们,甚至曾经主导过文曲星营销的销售天才们都来到了CoClean。


这一切都像是一场梦幻,又好像是从前的演义故事。但这一切又如此真实,从几个人在咖啡厅里办公,到清华为我们提供了几张桌子,在校内有了第一个办公室,再到我们搬出学校,有了两层的属于我们自己的办公空间。各领域的人才每天在发散着自己的思维去设计和创造,而机智沉稳的飞哥又让大家成为了一个团结又有干劲的整体,CoClean就这样步入正轨了。

 但是创业毕竟不是童话故事,其中的艰辛不是一篇文章能说完的,而且往往心里苦,不知道该怎么表达。有这么几个难忘的瞬间,让我深刻体会——

“创业维艰”


2014年,为了创业,我用一学期修完了硕士所有的课程,学期结束的时候累的崩溃,歇了一上午,就点击开了名字叫“CoClean”的文件夹;

2015年初期,几个初创人员在各个咖啡厅奔波办公,颇有颠沛流离的感觉,常常坐了很久,感觉到了老板的不满,很过意不去的再叫几杯咖啡;

整个团队那时候蜷缩在清华金工实习车间旁边的楼里的几张桌子边办公,适逢装修,轰隆隆的声音下连互相交谈都听不清楚,我们只好塞上耳塞,继续敲着键盘;

项目不成熟时候不被人认可,我们和各种人耐心的介绍,接受各种背景的人的建议,甚至恶意的指责,有时候突然灰心,但是下一秒还是笑一笑,继续打起精神;

2015年夏天,广东的高温下,我穿着背心在工厂里看着锻造炉子打出CoClean 的模具,为了修改模具和监督试产常常彻夜不眠,平均一个月要来往北京深圳两三次。甚至有的小伙伴在广东常驻,穿着短袖来到广东,回北京已经下雪了...

很感谢生活的多彩,赋予我这些经历。走出校园的象牙塔后,真真切切的去感受社会。孩子气到学着自己熨平衬衫打起领带;从来往奔波时忙乱到满脸胡渣到回到校园后重回青葱。

2015年底的一个晚上,我在工厂和校内的兄弟们聊天,得知他们刚下课,正打算去吃夜宵,周末会去打球,顺便看看电影。我坐在机械厂房中,回头看了看钢铁切割迸出的火花,突然开始伤感,但这就是我的选择


我在朋友圈里发了这么一段话:


“每一件与众不同的好东西,

其实都是以无比寂寞的勤奋为前提的,

要么是血,

要么是汗,

要么是大把大把的曼妙青春好时光。”



 结 语 


CoClean和我,每天都在成长,在最稚嫩的时候能得到大家的关注和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幸运。


我们常说,CoClean要用建筑大数据分析技术和最尖端的科技,改善人居环境问题。


而我呢,希望被更多人认识,和了解。我想让你们看到一个平凡却不平庸的学生、严谨的科技爱好者、勤奋的创业者。




我的平凡,来源于我和千千万万的同龄人一样,在潮流中寻找自我的定位。我的平凡来源于我的喜怒哀乐,来源于我低迷时寻求鼓励,来源于我得意时情不自禁的分享。


我的不平庸,来源于我的坚持和自信。我相信踏实努力的人一定会被眷顾,而自信也会感染身边的每一个人,合力为强大的气场。

请一起鉴证我们的成长,

愿终有一天CoClean长成参天大树。


那时候回首看去,

一枝一叶,

都是你和我,最美的时光。

                      

                                本文转自赵冶coclean公众号

 
打印本文 加入收藏 返回顶部 关闭窗口
Copyright © 2008-2024 大连育明高级中学版权所有 辽ICP备06021230号-2 学校地址:大连市沙河口区杨树街70号
联系电话: 教务处 0411-84759193 德育处 0411-84759866 科研处 0411-84759359 邮政编码:116023
技术支持: 大连奥远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网站纠错及故障申告:18040130731 辽-GZ-2014-02-A5-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