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育明高中2014届优秀毕业生黄永发:领军人物一丝不苟
黄永发,大连育明高中2014届高三八班毕业生,班主任杨阳老师,以高考694分成绩考入清华大学,进入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学习。初中毕业于大连市第二十一中学,班主任马丽华老师。曾在高二时获全国高中数学联赛一等奖,是清华大学“新百年计划-领军计划”入选者,经考核获得清华大学降50分录取,提档后加10分选专业的优惠。
转眼就要进入大学继续学业。此时再回顾三年来的种种,无论风雨还是彩虹,也都只不过是一幕幕风格各异的过场。三年,说是旅行也好,征程也罢,总归是要像益达广告一样酸甜苦辣咸尝个遍,也终究要有个尽头。写下这些,算是一次回顾,一次反思,也是给学弟学妹们一个参考吧。
三年下来,我尝试过竞赛,出国考试,最后是高考,也算是经历比较全面。这几种方式相比较来看,只是各有各的辛苦,可能不同的人适合不同的道路,但从来不应该有孰优孰劣之说。
竞赛给我带来的是较好的数理思维、较强的自学能力和“扛挫折”的心理素质。数理思维自不必说,竞赛题目超常难度深度的训练极大地增强了我的数理能力。而竞赛能取得成绩一方面有赖于教练员的悉心指导(在此对敬业负责的杨国老师道一声谢),另一方面应当是自我驱动的不断学习和充实自己,因而能锻炼自学能力。竞赛也是最容易让人“大喜大悲”的一条路,当考取成绩的考生和考试失利的考生仍然坐在一个教室里学习的时候,很容易使考试失利的考生产生负面情绪,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熬过了这一段,我“扛挫折”的心理素质有了很大的提升,这也为我后来高考的稳定发挥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我的班主任杨阳老师总会说这样一句话:“高考两天的考试,本身就是对综合素质的一种考察。”在自己经历过高考,也同时旁观了身边人的高考之后,我对这句话更加地深信不疑。所谓综合素质,在这里应该包括应试心理素质、时间观念、对知识点的识记能力、对知识点的转化应用能力、对突发状况的适应能力、体能等等。任何一方面素质的缺失或不足都有可能最终导致高考的失利。培养与知识直接相关的能力,应该以听课为主,练习为辅,多看多问,多听多想,多请求老师的帮助(在此对高三八班所有的任课老师道一声谢)。但是请不要有问题总是麻烦某一个同学帮你解答,因为其他人的时间也是有限的,而且他们的解答更不一定比老师的解答更透彻深入。至于与知识不直接相关的素质,可以从生活习惯上开始改变,并且利用每一次大型的考试来检测和练习,日久必有成效。
至于出国考试,毕竟不是大多数人的选择。但是我想澄清两件事情:第一,选择出国,最好是因为你真的对哪所大学神往已久,而不是别无选择的无奈之举。当然,当你知道你有一条可以出国的后路的时候,高考的压力可能会小一点。第二,虽然出国考试及留学的后续费用都很高,但那并不意味着出国同学的家境要有多好。所以请大家用平常心态对待你们的出国同学,也请出国同学们用平常心态对待你们的国内同学。
想说的大概只有这些了。三年走下来,岔路可能很多,路况可能很糟,但这些都不应该磨灭我们对未来的向往,不应该改变我们对远方的志向。加油吧,育明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