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育明高中建于一九九八年秋,是大连市教育局直属的公办的省级重点高中,省级示范高中,辽宁省特色高中实验学校,自主招生百强学校,中国百强中学。作为50多所一流高校的优秀生源基地,育明高中是求学圣地,英才摇篮。
· 师德师风举报电话:84759335      · 办事不找关系指南      · 欢迎关注大连育明高级中学微信公众平台     

【名师风采】系列之一——英语组王长虹老师

日期:2014-09-04

孝道教育能让学生自主拼搏

——记育明高中王长虹老师

2014-07-03 02:00:53 来源:半岛晨报 责任编辑:评校网 网友评论 0

从高一开始,育明高中的王长虹老师就对学生们实施传统文化尤其是孝道的教育。由孝至爱,由爱至责任,由责任至拼搏,成了王长虹老师育人的主线。王老师坚信:科学与人文是鸟之双翼、车之双轮,多元、多样、立体的人才是社会的需求,无论走到哪里,都不会忘记民族的使命感、社会的责任感。
     
王老师认为,懂得孝道的学生,不但乐于助人,而且拥有不竭的前进动力,不用扬鞭自奋蹄。王长虹老师所带班级虽然是个普通班级,高考成绩却出奇地好:一本率100%600分以上人数超过80%,另有6名美术生全部升入清华美院、中央美院等重点美术院校。
受到传统文化教育的学生不让老师和家长操心
   
在育明高中的阶梯教室里,家长、孩子正围坐在一起,黑板上大大的标题“德为先,孝为上”异常醒目,大屏幕在《跪羊图》的歌曲背景下正播放着焦波《俺爹俺娘》的摄影作品,学生家长泪湿眼眶……
   
这是高三(三)班王长虹老师精心策划的一场特色班会。多年来王长虹老师一直本着“德为先,孝为上”的育人理念,始终秉持着“先做人,后成才”的教育思想,使学生领悟到“母爱如海,父爱如山,百善孝为先,父母之爱大于天”的孝之本。“做人是根本,如果我们不懂对父母的爱,又何谈其他?今天就让我们向爸爸妈妈说出我们的心里话。”主持人的引领让同学们开启了心扉。“我在班里不是最优秀的,在育明更不是最优秀的,但我一定是最努力的,妈妈,我一定让你为我而骄傲……”“二十年前靠父敬子,爸爸,我做错事您常常批评我;现在,我可以当着全体同学的面向您说,二十年后,一定会靠子敬父的……”
     
家长、孩子早已泣不成声,平日里说不出的话语一涌而出,孩子、父母、老师间搭建起了爱的桥梁,沟通不再是障碍。原来,有了孝之本,就有了爱之深,就有了和谐的家庭、温馨的班集体,更有了不竭的前进动力。
     
王长虹老师的班级里总是融合着一片暖意,一种浓浓的求学氛围。科任老师不必抓课堂纪律,不会为学生不听课、不交作业而烦恼,因为受到了传统文化教育的同学们不再让老师操心,走进三班的课堂就走进了幸福的课堂。
传统文化教育让学生了解“为学”与“为道”关系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早上,教室里传来了《弟子规》的诵读声,在《弟子规》的影响下,师生的境界都有很大的提升。老师偶尔有些稍大的指责声,学生会说:“老师,怡吾色,柔吾声”,老师会及时调整,变得和颜悦色。
     
王长虹老师在工作日记的扉页中写道:“学生犯错误的时候正是老师开始工作的时候,教育就是用老师的爱心唤醒学生的善心。 ”在育明,在三班,这里没有声色俱厉,有的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从高一的《弟子规》到高二的《论语》到高三的《道德经》,王长虹老师用传统文化的精华滋养学生的心田,并内化成学生的行动,学生真正做到了诚实守信,勇于担当。到高三时,学生通过《道德经》了解了“为学”与“为道”关系:知识的积累用加法,每天学习,知识会不断增多;而个人的私欲、武断、偏执,要用减法步步否定,最后达到“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从而不断提高个人修养和人生境界。学生已经不再需要督促,而是自我规划、自我管理、自我提升;老师认真授课,答疑解惑,疏导心理,激发潜能。思想人格上的深层教育,让学生获得了真正意义上的成长。
    
王长虹老师常和学生说:“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大家在一起的时候,就要红红火火,团结向上;散的时候,无论走到哪里,都要带去一片光明。”毕业时,她告诉学生:“要把爱心献给祖国,把孝心献给父母,把敬心献 给 师长,把信心留给自己。”王长虹老师的育人理念与育明高中的“民族、理想、荣誉”的校训一脉相承,是育明高中“拒绝平庸、追求卓越的精英精神;创新发展、共创荣誉的合作精神;心系民族、放眼国际的开放精神”文化核心的具体落实。 

 
打印本文 加入收藏 返回顶部 关闭窗口
Copyright © 2008-2024 大连育明高级中学版权所有 辽ICP备06021230号-2 学校地址:大连市沙河口区杨树街70号
联系电话: 教务处 0411-84759193 德育处 0411-84759866 科研处 0411-84759359 邮政编码:116023
技术支持: 大连奥远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网站纠错及故障申告:18040130731 辽-GZ-2014-02-A5-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