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加强常规教学管理,落实国家、省市教育规划纲要精神,深化课程改革,优化教学过程管理。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开全开足课程,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课,全面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科研、竞赛能力,创设为每一个学生发展的有效空间,加强学校内涵发展和文化建设,办好上级放心和市民满意的高中教育。
二、工作重点:
1、务实抓好教学管理线(发放人事安排表、符合教育规律的教学课程表、校历、进度表、集体备课本、教研组活动记录、听课本、作业及小考记录表、加强命题管理成绩评价、建立省内外教学友好学校)。
2、、强化落实教育线(配合政教处对学生进行适应教育、衔接教育、自我教育等系列教育)。
3、创设研究教学线(加强教研组建设,与科研处联手组织教师有效进行各种教学、教研活动,倡导教师间相互听课教研组长每学期听课25节、备课组长听20节,教师听15节,聚焦课堂学校将会组织“同课异构”、“青年教师汇报课”、“秋实杯”、“精品课”、“引领课”等活动,积极参加市、省、国家级教育、教研活动为教师创造优秀的发展平台)。
4、引领辽宁的竞赛线(五大学科竞赛、科技创新获奖人数全省最多、获奖层面最高,保送生到北大、清华人数全省第一,自主招生人数全省第一)。
5、务实抓好高三备考线(竞赛各项指标创全省第一,凝心聚力、探求规律、科学务实、永争第一,实现竞赛、高考双赢)。
三、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
1、加强和规范高一高二年级常规教学工作的管理
(1)科学合理编排高一、高二、高三新学期课表及晚课表
(2)安排一次月考、期中、期末考试工作(10月初、11月初、1月中旬),从命题质量、监考严谨度、评卷公正度、成绩分析与总结等方面予以完善。
(3)做好教案、听课记录的检查督促工作(每位教师一周听一次课,备课组长一周一查、教研组长一月一查、教务处半学年一查,并要有检查记录与评语)。
(4)高一做好初高中衔接的学习方法指导(9月1日——9月20日)。
(5)开好教研组长、备课组长月例会,做好教研组长、备课组长、骨干教师随机听课、即时评课的安排指导工作。
2、加强对提升教学质量的过程管理
(1)对A班学生及竞赛学生开阔视野、拓展空间适当增加一些难度。
(2)加强答疑辅导。每月通过课代表反馈答疑次数,例会通报。做好与教师的交流工作。
(3)做好学生反馈工作,期中、期末向学生问卷调查及开座谈会调查。
(4)做好学期教案、单篇教学设计、教学课件的评比奖励工作。
(5)设计安排进行“秋实杯新课程大赛”,青年教师汇报课,骨干教师精品课等;期中考试前高一年级备课组长做示范课,下学期安排“同课异构”;期中考试后11月下旬高二年级“同课异构”。
(6)探讨青年教师培养的最有效模式,落实师徒结对。
(7)选拔、组织好我校的大型对外公开课,以扩大教师、学校的影响。
3、各年级各备课组一定加强教师的教研能力培养,围绕新课改、新课程本学科的学科特点在科研处的正确引导下选准课题、务实研究、提出见地、形成风格。
4、加强高三年级部工作力度和效果
(1)整体规划:坚决打好新课改高考的关键战役,组织安排好2012年高三备考策略,精心安排好每个月的复习计划,制定并坚决落实每月的复习计划,要通过做好过程去实现既定的目标。同时,认真做好高校保送生、自主招生选拔、推荐、复习备考工作。
第一阶段(8.22~1月初):2011年9月至2012年1月末完成双基第一遍复习。高三第一轮复习梳理基础知识,第一学期末所有学科必须结束。
第二阶段(1月初~3月末):高三第二轮复习,构建知识网络,提高综合能力,迎接大连市双基考试和一模考试。
第三阶段(4月):高三第三轮复习。
第四阶段(5月):高考模拟演练,查漏补缺。
第五阶段:(6月~7月):高考、估分、填报志愿等后续工作。
(2)具体工作方案(另附)。
附:2009级2012届高三高考备战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凝心聚力、探究规律、科学高效、永争第一。
着眼于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加强对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对新高考模式下的考试方向、特点、动态的研究,发挥学校高三精英团队的团结协作精神,分工明确、目标明确、责任明确,务实打好2012年高考、竞赛这场硬仗,为育明的连续辉煌再立新功。
二、工作原则
1、兼收并蓄。广泛吸收全国各地的优秀经验,建立省内外重点中学的友好学校,收集、加工、选择各种高考信息。
2、群策群力。学习研究、集思广益、群策群力研究备考中遇到的各种难题,实行年级部工作制,备课组集体备课,既要有分工,又要密切合作。
3、切合实际。教务处深入课堂、交流探讨、发现问题及时研究和解决,形成我校有效地高三各科高三复习课堂模式。
4、讲究效果。研究、指导要有同步性、时效性、应变性,课堂教学更应具有针对性。评价和反馈最终要达成共识,形成合力。
三、工作目标
1、清华、北大总人数大于或等于人29人(其中:奥赛保送至少18人,高考考上至少11人)。竞赛达到新高度,力争五大学科获全省一等奖超过50人,入选省队超过8人,清华、北大保送人数超过18人。
2、全校总升学率文理科:一本率达到或超过90%。
理科:A1班一本升学率100%,A2班一本率98%以上,二本率100%,B班一本率70%以上,二本率100%。
文科:A班一本率100%,B班一本率70%以上,二本率100%
四、主要任务
1、目标明确、责任到位:高三工作领导小组指导下高三工作年级部责任制。成立高三保送生问题辅导中心(奥赛主教练兼任),对高考工作重点合理谋划,达成共识,使工作重心下移,提高了工作实效性。
2、研究“两纲”,认真备考。我们在认真学习和研究《教学大纲》和《高考考试说明》的基础上以“纲”为纲、以“本”为本。一是在系统复习阶段,做到了备好课、讲好课、抓课本、讲双基,同时把知识点网络化、系统化、突出重点、攻破难点。二是在综合复习阶段,做到了按学科特点,把知识专题化、重点强化、难点简明化、热点突出化。确定新课改下各学科高考命题的趋向、走势,研究、分析、筛选各种高考信息。根据新课改高考的热点、难点、疑点结合学生实际做好专题强化。
3、构建科学合理的高中三年的课程完整结构。以着眼全体学生的发展为基点,以取得阶段性成绩和最终结果为重点。
4、构建省、市备考高考的友好学校,在信息交流、试题交换等多方面进行更广泛的合作。结合我校学生实际科学指定备考各阶段的有效策略。
5、聚焦课堂、研究课堂、驾驭课堂,加强课堂教学改革,向课堂要成绩。
(1).明确本省高考模式。(必考+选考,各学科的选考形式)
(2).清楚课标要求(了解、理解、掌握、设计、创新等层面的要求)
(3).确定精讲模式:知识点+知识链+知识面+知识体。
(4).归纳一般题型:教师总结出一个单元知识在省级模考和国家级考试中试题的呈现方式。
(5).分析经常易出错误的知识点归类及产生错误的原因。
(6).强化阶段测试:要求测试要规范、选题要精、要全方位测试学生的能力,指导并培养学生的答题技能。
(7).注重试卷讲评:(明确获得高分的秘籍:决策能力+独立操作能力)突出针对性、强调时效性、讲究变通性、注重规范性、强化创造性。
(8)、精心谋划高三各种授课课型授课。
(9)完善出台“和谐课堂”的评价标准。
(10)、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双基课、优质课、精品课展示。加强学校与学校的交流。
五、具体工作:
1、制定科学合理的高三学年工作分解总表、月工作重点、周工作计划{进度(各科上报现在进度、建议12月末结束第一轮复习)、务实做好考试、评价、调整、家长会等具体工作。必须做到:落实与检查的统一,反馈与评价的统一,执行与调整的统一}。真正做到质量第一、效率第一、发展第一。
2、以特级教师、国家级骨干教师、省市级学科带头人、奥赛主教练组建高三保送生问题辅导中心。力争取得保送和高考清华、北大人数的最大值。
3、构建校、市、省和国家级高考信息体系、科研体系,集思广益,群策群力。时刻与市教育学院、教育局基教一处、省教育行政部门保持信息畅通,尽可能避免走弯路。教育学院和教务处联合听课,向课堂要质量。
4、强化平日训练,努力提高训练效益。认真选编、批改、评讲作业,做到有练必选、有发常收、有收必改、有错必纠、有练必评。
5、加强学生反馈与成绩评价环节。
反馈:实行月座谈反馈和学期综合评价双轨制。月座谈反馈:单月反馈教师授课、批改和答疑情况,双月进行学情分析诊断。将教学实践与教学成效紧密联系,争取复习效率最优化。
评价:除对阶段测试进行科学公平的评价,力求高考成绩评价的准确度。主要跟进高考综合科目的评价:学生估客观分+全校查主观分=各科总分。利用评价创设竞争氛围,提升教学的积极性。
6、强化估分训练,锻炼估分能力。文、理小综合的训练要采取分散和集中相结合的训练方式。
7、分析2011年高考试题特点,做好细目分析表。各科高考选做题的处理:选与做,讲与练等技术问题处理。
8、完善命题机制、保证命题质量。加强综合试卷的适应训练和选做题的有效训练。
9、竞赛结束组织竞赛学生同学补课。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即金牌系列(竟赛)和状元系列(高考)。做好竞赛规划和指导,做好保送生、自主招生的“有效指导”。各学科奥赛主教练肩负两个任务,一是:竞赛获奖,一是:将保送生负责送进北大、清华校门。
10、严格、严肃、严谨做好保送生和自主招生的推荐、培训和考试工作。2011年10月下旬进行期中考试,提前考试为了给北大、清华提供有效名单。
11、坚持每周一布置、每两一总结的高三例会模式,按时召开部分班主任及科任联席会,具体研究有可能上北大、清华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具体安排有关老师定时、定点、定课题指导。(教练组承担此任务)
12、加强考前心理指导、知识梳理指导、注意事项指导、答题技能指导。
13、考后估分、填报志愿的指导。
14、关心高考录取情况,做好征求志愿的填报工作。注重反思、争取更大进步。
高三2011~2012学年度上学期月工作分解表
月份
|
任务
|
完成时间
|
责任部门
|
达成目标
|
八
|
整合班级
|
22/8~31/8
31/8全校开学典礼
|
教务处
|
系统学习考纲、驾驭课本。了解学生薄弱点、科。全面掌握知识点、考点。
|
|
研究“纲”“本”
探究高三复习课最优教学模式备课组长会
|
9月20日前
|
|
九
|
各科竞赛考试
|
1/9~20/9
|
创新办
|
|
高考总结会及新高三动员会
|
5/9-9/9
|
教务处
|
总结经验
鼓舞干劲
|
复习课跟踪
|
|
研究复习模式
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
复习课精品课展示(理科)
|
26/9-30/9
|
备课组长引领
|
十
|
小综合月训练
|
8/10
|
教务处
|
一套综合训练题
合作能力、答题速度、准确率训练
|
|
复习课精品课展示
(文科)
|
10/10-14/10
|
备课组长引领
|
10月下旬期中考试
|
28/10~29/10
|
组员掌握有效教学模式
|
保送生决策会
|
|
|
十一
|
小综合月训练
|
12/11、26/11
|
教务处
|
两套综合训练题
|
十二
|
12月上旬
|
9/12~10/12
|
教务处
|
配合保送生考试
|
小综合月训练
|
3/12、17/12、31/12
|
|
三套综合训练题
|
2012年一月
|
年前基础测试
|
11/1~12/1
|
教务处
|
检查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
高一、高二2011~2012学年度上学期月工作分解表
|
|
|
|
|
|
|
|
|
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和团结协作的精神、加强自理能力的培养
|
|
新高一知识、学法衔接指导.高二假期作业评讲。高一备课组长的引领课展示。新毕业教师授课专题指导
教务处组织师徒结对
|
|
|
做好起始年级的衔接过程,赢在起跑线。
使新教师尽快成长
|
|
|
|
|
|
|
|
|
|
培养学生阶段性的考试能力和良好的竞技心态。
说、做、评、研一条龙
|
|
|
|
|
同学科的相互交流学习共同提高重在研讨、交流、体验在“异”谈见地。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