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15日,我校承担的国家“十一五”规划课题“高中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已经通过课题组验收,批准结题。刘春普校长带头主抓了课题的实验研究,这次他主持的课题率先通过验收,与此同时结题的还有八个教研组的课题,1项学校科研成果,19项教师个人科研成果。“高中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这项课题是我校第一项由全校各教研组共同参与而最后结题的国家级科研课题。
这项课题是于2008年10月我校科研处成立之初,在刘校长的大力支持下申请立项的。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在于给新课程背景下的处在迷茫或探索中的教师提供一种有效课堂教学的理论指导和行动方案,通过研究和实践而建构适应新课程理念的有效课堂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力促进我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程。
我校课题实验研究路线主要表现在“三结合”上,即领导与教师结合,理论学习研究与教学实践结合,日常教学与典型活动结合。最为可取的是日常教学与典型活动结合:我们在日常教学中探索、实验新的教学策略的基础上,不断加以整理和改进,在初步获得可行的教学策略的情况下,再组织有效的典型活动,如在课题实验的两年多的时间里,我校围绕课题实验先后组织了三届“秋实杯”新课程课堂教学大赛,新课程教学设计比赛,同课异构滚动式教学和精品课展示等活动,这些典型活动推出各组的有代表性性的研究成果,来获得成型的有效性策略;另外还通过多元化的实验获得最优化的教学策略。我校的课题实验,除了讲求多元化之外,还讲求成果的精品化、典型化,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发挥成功经验的作用,让一些人走在前边,让一些成果走在前边,带动其他教师的教科研。另外,我校还争取实现实验工作的全员化、全部化和全程化,即人人搞科研,处处讲科研,始终有科研。
在课题实验研究的过程中,我校课题领导小组坚持将课题研究与课题教学紧密结合,与教师自我提升紧密结合,与教研组形成教学特色紧密结合,与学校教科研引领新课程、新课改紧密结合。
这项国家“十一五”规划课题的成果结题,标志着我校的科研事业已经发生了实质性的突破,并收到了具有可行性的成果,将有力推动我校的课程改革和内涵办学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