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育明高中建于一九九八年秋,是大连市教育局直属的公办的省级重点高中,省级示范高中,辽宁省特色高中实验学校,自主招生百强学校,中国百强中学。作为50多所一流高校的优秀生源基地,育明高中是求学圣地,英才摇篮。
· 师德师风举报电话:84759335      · 办事不找关系指南      · 欢迎关注大连育明高级中学微信公众平台     

美国之行杂感

日期:2010-05-11

随着我校开放办学的持续发展,越来越多的优秀同学走出了国门,接触了世界一流的教育,融入了诸多的世界文明、文化;开放办学也使育明高中能够紧紧跟随世界教育发展的潮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不断开辟适合学生向新的领域发展的教育途径。

我校先后与日本、韩国、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学校建立了协作办学关系,相互学习和交流,还与多个国家的学校建立了留学直通车道。2006年我校被省教育厅批准为“招收外国留学生特许校”;2008年被国家汉办正式命名为“国家汉办基地校”(孔子空中课堂);每年接受外国留学生10人左右,我校每年也有50?100名学生借助我校开辟的多种渠道申请出国留学; 很有影响的国际性办学组织“安生--剑桥考试中心”也将我校设立为基地校。目前,我校正在争取将美国ACT考试中心也落户在我校。

今年寒假,大连育明高中师生一行共二十一人,在到达美国后于当地时间二月十三日和十四日游览了旧金山市并参观了斯坦福大学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十五日游览了洛杉矶,随后乘机抵达芝加哥,转车前往伊利诺伊州首府春田市并在伊利诺伊州立大学春田分校(简称UIS)进行了为期三天的友好交流访问,育明学生深入大学生活,与当地师生结下深厚友谊,国际学生接待处的Dana老师更是于今年三月来我校进行回访。十九号回到芝加哥,二十号到二十五号在纽约先后游览了自由女神岛,时代广场,华尔街,洛克菲勒中心,NBC新闻大楼,第五大街,帝国大厦,联合国总部等闻名遐迩的景点。一行人更是参观了哥伦比亚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简称MIT),耶鲁大学,哈佛大学,深入体验美国式教育,与校方进行友好交流,使育明高中与各世界知名大学结下了深厚友谊。

随着为期十四天的参观访问的圆满结束,育明高中在世界知名大学中树立了良好的中国高中的形象,既有助于国际友人增加对中国的了解,又为育明学子乃至中国学子走向世界打下优良基础。返校后,育明高中访问团的同学们感慨良多,纷纷作文,下面精选几篇,以飨读者。

那里,就是USA

高二十一班  金晨歌

那里,美洲雕和星条旗一同飞扬

那里,玫瑰花和文化一同绽放。

没错,那里就是USA,就是我们坐了十几小时飞机疲惫不堪却仍一心想要到达的地方。

美国,我们来了。

一.包容的文化

去美国之前,就早已对这个国家的包容性文化有所耳闻。每年接纳一百万移民的美国,必然对各国文化都抱着一种尊重且欣赏的姿态。

事实上,它的确没让我们失望。

穿白袍包头巾的印度人从没让路人侧目,黄皮肤的亚洲人受到同样热情的服务,街上的餐馆都是世界各国的美味,黑人女子也可以和白人男孩深情相拥。

只要你走进美国,美国就接受你,待你如待它千千万万的子民。

包容的文化,不仅表现在宏观的,对于各民族国家的具有不同心理素质的文化的包容,还表现在对于不同风格形式的,甚至有些个人主义的行为作风的包容。

一边明明是古老庄严的教堂,另一边却是年轻的街头风尚。有顶着无比朋克的长发的男子,也有大热天也穿燕尾服戴礼帽的绅士。他们在青石板上刻下爱的见证,也在垃圾桶上留下充满风格的涂鸦……在这个国度被笑着允许的事情,却让我这个初来乍到的游客失礼地瞠目结舌。

只要在法律许可,道德不悖的范围内,他们所做的一切, 都是自己权利的行使,没人有资格去谴责。我想这也是美国人创新和大胆的一种展示途径,在如今的社会中,这种创新能力必然会转化成一种生产力,在世界发展的舞台上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相反的,身处中国的我们,思想和行动的束缚相比他们就要紧得多。“物质决定意识”,中国的现状决定了这种教育和行为方式,然而,同样想获得长足发展的我们,面对着这种被人为灌输太多“不可以”“不能够”的社会氛围,我们,真的能达到我们的目的吗?这种氛围,真的适合可持续发展吗?还是仅仅造出了一个个打工者而不是企业家呢?

思考显得如此迫切。

二.“热”与“礼”的人文

所谓“热”有两解,一为热情,二为热爱。

热情可能是美国人日常状态的一种妥帖的写照。不是因为我们是客人,想美化自己的国家脸面所以热情,而是只是因为我们遇到了他们,所以他们对我们热情。

这种热情表现在每次结账时亲切的“hello”和温暖的“have a nice day”,表现在门卫的“how are you going”,表现在飞机上陌生人之间的问候,表现在伫立街头时会有人问你是否迷路……

面对着与中国截然不同的热情,一开始让我们感觉到很不适应,很不适应对陌生人报以微笑而不是面无表情。可是渐渐的,我们也学会了主动打招呼,学会了对人热情,其实根本说不上“学会”,只是尽量参与其中,但尽管只是如此,也让我们感到前所未有的舒服和精神抖擞。

而热爱,则是美国人面对生活的一种心态,我确信,他们爱他们的生活。我所见到的在工作状态中的人,无论是收银员,讲解员,老师或是学生,都是以敬重负责的姿态去完成工作的,从眼神中不难发现他们的心满意足。而闲暇时间的美国人更令我难忘??他们秉持着十分健康的生活状态,那就是运动。其实运动是一种媒介,不仅是通往健康,放松的媒介,更是一种通向和谐,亲情,友情的媒介。

在旧金山的金门大桥下,周末时海滩上都是来运动的人,三五成群,在海水和帆船的衬托下,他们的笑容如此有感染力,我知道,他们的周末是快乐与放松的象征。而周末和工作日一样,都是生活的组成部分,都有着互不相让的精彩。

反观我们,有太多人都是这样??工作日怨声载道,眼巴巴地望着周末的到来,而当周末真正来临时,没有兴趣爱好的我们只能用上网和睡眠打发时间,整日颓废在家,昏昏沉沉等待周一到来……

跟美国人相比,我们显得单调而疲惫。

而所谓“礼”,则是礼节的意思。

我从未生活在如此有礼节的环境中,也没想过自己也会变得如此有礼节。

我得承认,我喜欢每一次结账时收银员对我说谢谢我也对他说谢谢时的感觉,我喜欢别人跟我说“excuse me”时脸上的微笑,我喜欢每次在房间里放小费时顺便写一张感激的纸条,然后晚上回房发现纸条和小费都被拿走时那种心与心的交流,我喜欢跟每一个服务过我的人,无论是司机,导游,学生讲解还是国际学生,都说声谢谢,然后期待着他们的脸上露出善良的表情……

我真的很喜欢这种过去被我认为是很假的生活。我喜欢我变得有礼貌的状态。

经济发展的确可以带动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但并不是国家不够发达就不能够拥有高素质的人口。出国旅游的游客可以变得有礼貌,移民的华侨可以变得有礼貌,留学生可以变得有礼貌,所以,为什么我们不可以?礼貌不是拿钱买来的,不是拿GDP换来的,是公民和政府努力建设出来的。

精神文明建设,我们虽早已开始,可我好奇的是,真的开始了吗?

三.独立购买与独立人生

此次美国之行,有个细节很值得我们思考与学习。

首先,美国服装店里服务人员很少,来来往往的都是搬运衣服的员工和试衣间为你看管财务的员工,除此之外再无他人。没有人过来或真情或假意的为你喋喋不休地推荐,也没有人会帮你找衣服和鞋子的尺寸,更没有人在你试完衣服后对你大加赞美,一切都由你自己做主,员工只给你提供必要的帮助。

店店如此,家家相同。

我想这是美国人性格中独立因素的完美培养和绝佳体现。从衣服到人生,他们,从来都是以自己的判断力,在为自己选择。

从美国回来不过一周,就发现原来的生活环境,需要改进的地方还有太多太多。比如服务人员的态度问题,比如我们常常会站在道路中央阻碍过往行人的“挡路”问题,比如人与人之间的冷漠问题……

不过,身为中国人的我,自然不会忘记,我们对美国的敬重与羡慕,最终都将成为我们让祖国变得更好的动力。

差距不一定要等经济发展好了才开始追赶,文明不一定要等到钱财积累够了才开始建设。追赶上美国的文明程度,的确是一次漫长浩大的工程,可是只要每个人都愿意走上这条道路,只要每个人都做一点事,那成就绝对是世界瞩目的,最终也必然化成生产力推动经济的发展。

所以,我已经上路。你呢?

                                

                 America的游丝

高二十一班   刘傲然

在太平洋的另一端,有一个融合了各色皮肤的国度,以它独特的包容性,向世人展现出它海纳百川的胸怀和凌人的姿态,而这就是美利坚,无数人遥远的梦想之地。

同样是在San Francisco ,两次拨动腕上手表时的心情却截然不同??当它的旋律恢复到熟悉的北京时间,表针,依旧平静如初,默默地旋转它已习惯了的舞步,但十四天的旅程,不,不想称它为“旅程”,或许,就应该叫做“感受”吧??十四天的各种思绪涌动,在同机翼一起拥抱淡淡的云雾的时候,也,悄然,启程。

总想在美国发现一些本质的东西,只是以时间有限为借口,但当脚印留在了每个宁静却不等同于荒凉的街区之后,留在了每个散发独特魅力和气质的校园之后,我敢说,用心了,有限的时间中就蕴含着无限的内心感受,又不仅仅是空间上的印象,就像在一个圆尖顶的教堂里,没有真正的虔诚祈告,也就只能是一个短暂的,无声的,影像而已。

我一直支持孟子的人性本善说,恰好,到美国最初的感动源于美国人同样的善良。正是因为名气十足的阳光,加州的水果格外诱人。周末的水果市场不失顾客的光临,同伴和我“激动地”挑了几个橙子后,身旁一位女士却细心地告诫同伴,小心,钱包不要倒放;还有那天寄完明信片的时候,却被同行老师提醒,整个楼层本可以按时下班,却只是为了我们可以将来自异域的祝福送回中国...刚到UIS的那个晚上,第一次见到Dana,她竟然会与同行的所有同学一一热情地打声招呼,美式的热情让我看到了一种尊重的态度。而除了善良,除了热情,美国人外在流露的还有一种情感,表现得最为浓重,从他们说话的声音与脸上轻松的表情折射出来的,正是这样的一种自信。

大学校园内,社团的海报随处可见,精致而活力无限,甚至在MIT,还有一个有关巧克力品尝的社团。我想,兴趣和自由像一根红线一样吧,穿起了这群年轻人灵动的思想。文理兼修,尤其是在YALE,全面的知识体系必然会决定思维的深度,更是广度,在考虑问题的时候,为他人的思考就会更多:下小雨的那天,不想打伞有人,以美式的思考角度你会听到,如果你感冒了,影响不仅是你自己,而将是整个团队!

美国居民区里都分布着各自独立的小房子,每家相对独立的生活也就不足为奇了,Bessie Lam(回北京时在飞机上偶遇的健女士)告诉我,这就决定了homehouse的不同含义,任何地方都可以被说成是home,但只有所居住的独立小房子才是真正的house。每个周末,几乎所有的家庭都会到郊外放松休闲,从不想被外人打扰。其实,我在想,美国人所谓天生的自立正是来源于此,是生活习惯造就的。

当然,中国人的身上也会有上面的那些气质,而最大的不同,却是在文明程度上的差异。在Los Angeles的时候,常在高速路口看到“share”这个词,还有“share the road”。相比之下,在中国,一个三角标志里写着一个冰冷的“让”字,这是不是生硬了许多?美国凭着几百年的历史为何能超越千年历史积淀的泱泱大国?原因可想而知。起初被指责“You are blocking the way!”的时候,每个人的感受都会大同小异吧?但在纽约,遇到的却是另外一种境况,陌生的路人会冒着雨给我们的队伍让路...其实,这两种美国人的态度,都印证了那里是一个,社会文明与道德素质需求很高的社会,只是角度和方式不同罢了。在bookstore结账的时候,“Have a nice day!”早就代替了“Thank you.”这个符号。而回来的这周我观察了两次,在学校的商店和附近的复印社,一句“谢谢”的回答只是一分吃惊和另一份的冷漠...但我想,说“谢谢”的目的并不是想要他人的回答,最重要的是表达自己心中的感激,所以,这才是我们真正的理由!面对亟待提高个人修养和素质的情况,这难免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那就从我们做起吧,带动身边的每个中国人!

就我自己而言,上面的话并不是在极力地表达心中对美国社会状况的倾慕,只是想提醒一下我们需要的东西还有很多,一起为尽力完善中国人在世界人心目中的形象努力吧。

自己的收获也很多:兴趣是处在至关重要的位置上的,尤其在大学里,只有兴趣才能带来当时的快乐和日后的满足;自立,独立一些;自信,要常乐;在丰富知识储备的同时,个人内在修养又不可忽视...

从旧金山,到洛杉矶,到芝加哥和春田,到纽约,再到波士顿,最后又回到了旧金山,两个星期的所感受到的,是美国那种独特的气息。记得在YALE的那天,雨中,有个小学妹拍了张照片,手里擎着张纸,大大得写着,“I will be back!”而现在,结束了美国之行,又重新回到紧张的学习生活的我,或许会说,of course, that is also my heartfelt wish!

                 WHY? America!

                  高二四班  白明儒

Finally, after 12-hours’ flying, our Boeing 737’s landing in our capital, Beijing, and I suddenly realize that America has again, been thousands of miles away. I try to ask myself the question that I had thought of on our departure day, that why America is so unique and attractive, different from any other place in the world, and I know the answer’s already laid within my mind.

Why, American people are so friendly, curious and genuine? They’re different from the British, who are always so conservative and taciturn, and well known for their Man Show, due to their clannishness of a downfallen empire; They’re different from the Japanese, who’s self-appreciated amenities lie in their prudential and constrained minds; American people are fervid, amicable, always smiling and always ready to give you a hug, because of their creative and acute minds, because of their confidence as meditative and independent individuals, because of their proud of their progressive, powerful and hospitable nation. I came to this point of view, when I was walking down a street in Boston, amazed and excited to find local people greet us with Chinese as they passed by, when, in the 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Springfield (the UIS), a teenage school girl asked me for a hug just to show her welcome, when I was talking to local professors and host families, whose sparkling eyes and curiosity to ask about various things reminded me of naive children eager to explore the world. American people are happy to show their open minds while interested in the unknown, and this is the very trait that makes America, as a nation, always attractive and progressing.

Why, the American dream is acknowledged as a symbol of American attribute? In American films and novels, people are always hailing to the heroes and heroines, appreciating their individual courage, creativity and efforts, and in American history there’s no difference. When strolling in the largest Apple flagship store, I though of the story of Steve Jobs, the founder and CEO of Apple Computer, who was an adopted boy and now one of “the Best CEOs in the Decade”, who dropped out of the College of Reed considering the unacceptable tuition and now is even sated with wealth and fame. His odyssey is a reflection of American dream, which is audacious and creative, filled with ups and downs, but permeated with hope even at the most desperate moment, and ultimately proves the individuals are able to make a change. When visiting the State Hall of Illinois, where Barack Obama worked for eight years, I thought of him, the 44th President of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whose father was a student from Kenya, who has a strange name, discriminated skin, but an aggressive heart, whose election was not only an achievement of himself, but also a fulfillment of the audacity of hope, a milestone of the evolving nature of American dream---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 and individual competence and choices preponderate the things one born with. The American dream is an etching in every American people’s mind, encourages youth to challenge and fight, and shines as a beacon directing them to success. Thus, the country never lacks inspiration or direction.

Why, American universities are so attractive that students all around the world flock there and study there? The answer is not only their academic ability, but also their liberty and comprehensiveness when educating a student. When in Yale, we found it amazing that whatever an undergraduate majors in, he or she can choose every single lesson to study, whether it’s science or arts, engineering or literature, as long as he or she is interested in it. Yale also has a “shopping time” during the first months of the terms, when students can tried different classes as many as they prefer, to explore the curriculum as well as themselves. The methods used by Yale guarantee that the students know what they’re studying, what they want to study, and what they didn’t want to study but are actually fascinating, so that they are always satisfied, dedicated and motivated. In fact, the methods are also practiced in many other universities. Besides, American universities promote students to develop their own interests and characters, to be unique and original. In the UIS, we found more than a hundred student organizations whose themes vary from soccer to African dance, from rock music to feminism, and delicate self-created posters on every available wall; In Harvard, when I asked a admission officer how Harvard students kept the balance between study and activities, she said, though not quite convincing to me, “half and half”. In every university we visited, UC Berkley, Stanford, the UIS, the Columbia, Yale and Harvard, I saw the similar belief of American education, that students should be independent, self-directed, communicative and versatile, the belief that makes American graduates the most competitive and ambitious in the whole world.

Why, America is the most powerful country in world, regarded as the center of world? I know the answer, humbled and inspired, and I know it’s time for me to pursue my own American dream.

游美随感   

                         高一三班   刘云志       

     美国之行已经结束,我收获的不仅是数码相机里的照片,摄像机里的录影,更多的是对美国文化,美国思想的思考以及对自己的反思。

     我们总是在说美国人素质高,但细究起来究竟高在哪里,我们却总是含糊其辞。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杂物?不,这些未免太过于浅显。我见到的是华尔街伊始就存在着的街道,是30年代年铺成的高速公路,是60年代就投入使用的游泳池。你或许会说“这有什么”,但仔细看看我们的周围,这些天天被无数人使用的基础公共设施,又有哪里的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是质量不好?我看未必,质量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公民的保护意识,这也是文明程度的侧面体现。请反思自己的行为:你是否曾用脚启动公共洗手间的抽水马桶,你是否曾粗鲁的用脚踢开小区的防盗门,你又是否对公共设施不加保护只因它与你毫无瓜葛。如果是,请意识到,这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恰是一个人素质的体现,恰是我们与美国的差距所在,也正是我们急需改进的地方。

     如果让我来形容一下美国人,我最先会说出的一定是热爱生活。走在各个景点,走在各大校园,你总会在他们的脸上找到微笑,他们似乎总是那么的开心,不知忧愁,是他们真的毫无烦恼?这当然不可能,但他们总能在生活中发现欢乐,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对生活的感恩,让他们微笑着面对生活中的每一个困难。反观我们呢,似乎总不知满足,似乎上天总在对我们不公,同样的生活,我们总是在杞人忧天,却忘记了,如果我们也能微笑着面对一切,乐观的看待得失,我们的学习与工作一定会收到更好的成效。

    由于这次的主要目的是文化交流,所以我们更多的是安排的大学参观,在UIS更是住进了大学宿舍,与当地的大学生生活到了一起,然而我却很少有身在异乡的感觉,不是因为当地的中国气息有多浓,而是他们的热情与友好使我倍感亲切,这也是我感受到的美国人身上的又一大特征。在这里我做一个对比,机场。同样是机场,美国的服务人员总是面挂微笑,主动与你打招呼,而北京国际机场的服务人员虽然也在使用“您好”“谢谢”等礼貌用语,却很少会露出微笑。虽然我们不能就此判定北京机场的人不友好,不热情,但作为一个游客来说,显然美国的机场会让我们心情更舒畅。这不由得让我想到了学校,暂且不说同年级,就算是同班同学在走廊上相遇,若不是密友又有几个会加以理睬呢。我们是否太冷漠了。在此,我呼吁所有人,少一些猜疑,多一些信任,将自己心中虚掩着的门推开,去接受,去友好的对待自己身边的人。

旅游的途中,导游给我们讲了一个发生在旧金山的真实的故事。美国的高速公路有一排特别的道,这条道专门为缓解上班期间交通压力而开,上班的人走这条道可以节省很多时间,但允许通过的条件是,车上必须至少有两人。一个单身汉为了走这条路在副驾驶上做了一个假人,就这样他蒙混过关了两年,但一天他被发现了,在法庭传讯时,法官问他这样做有多长时间了,他诚实的回答,两年。想一想,如果你是那个单身汉,你会怎么回答,是勇于承担错误诚实的回答,还是为了减轻处罚虚报时间。我想大部分人会选择后者,虽然一个美国人不能代表全部,但我们在他的身上看到了承担的勇气,这也正是我们需要的。我们,作为一名中学生,需要承担错误,需要勇敢的面对自己犯下的过错,而不是逃避,逃避,只会一味的逃避。我相信,只要我们能够学会承担错误,在以后的人生路上我们一定能走得更远。

 美国社会给我的总体印象是,有序。在前往金门大桥的时候,导游告诉我们不久会有些堵车,让我们做好准备,但到了目的地了,车也没有停下来,当我们好奇的问他时,他说“在美国,堵车意味着不能按自己想要的速度行驶”。在美国这样一个车流量极大的社会里,是怎样做到不像中国这样堵车的呢?有序!没有一辆车会随便并道!这表面没有什么的行为却让交通顺畅。反观中国,交通稍有不顺就强行并道,结果造成后方车辆无法正常运行,最终堵塞整条马路。这就是无序,不条理的可怕。

上面说到的多与为人有关,下面我想谈一谈文化方面。美国人给我印象很深的一点是,对书的保护和喜爱。在洛杉矶逛街时,我看到了一个流浪汉,虽然身上污迹斑斑但穿戴整洁,他就靠在墙上??看书!是的,我没有写错,他是在看书,而且,在日后的行程中,在不同城市,我都看到了这样的情景,我无法想象一个恐怕连温饱都无法解决的流浪汉会有闲情看书,但又转念一想,这或许就是美国人对书的喜爱。无论是在耶鲁,哈佛,还是斯坦福,你总能看到有人在看书;无论是在公园,路边,还是车站,你也总能看到有人在看书,这就是美国的文化氛围,这就是他们对书的喜爱与重视。不止如此,他们对书的保护也很到位,在耶鲁的图书馆下有一个特殊的装置,一旦外界发生火灾,装置就会启动,使得整个图书馆陷到地下,从而保证藏书的完好无损。不止耶鲁,我们参观的每一所大学,他们最重视的不是行政中心,也不是教室实验室,而是图书馆,可见,书在美国人心中的地位。再看看我们,虽然我们有超过五千年的历史,虽然我们有儒道墨法,老庄孔孟,虽然我们的历史典籍数不胜数,但现在我们对书的喜爱似乎远不如前,在MP3,电子游戏的冲击下,我们似乎逐渐淡忘了书这位人类的导师。悲哀啊。哪怕只有30分钟,让我们摘下耳机,放下键盘,拿起书,徜徉在文字的世界里,我们也能领略别样的风情。

我要谈的最后一点,也是我认为极重要的一点,关于创造力的问题。我们总是在问自己,为什么美国能有爱迪生,我们不能有;为什么美国能开发出很多尖端科技,我们不能。答案就是:创造力。我们不得不佩服美国人的鬼马思维,他们总能想到我们不能想到的东西。但,个别是例外,整体就能反映规律,美利坚民族独有的创造力绝不都是来自天生,更多的是靠儿时就有的研究性教育。在参观Intel博物馆的时候,正巧当地的一所小学也在参观,侧耳听听他们的对话可以发现,他们的老师是在以引导的方式让他们自己探索问题的答案,而这探索的过程就是产生创造力的过程。那么你可能会说,现在中国的很多学校也在采用这样的教育方式,为什么还缺少创造力呢?这就涉及到了一个尖锐的问题??对创造力,对知识产权的尊重。在美国,猫王的子女无疑是过的最轻松的,因为这位已故巨星每年还可以凭借版权为子女提供几千万美元,而这恰说明了美国对创造力的鼓励与保护。反观中国,最严重的问题就是盗版横行,这是扼杀民族创造力的罪魁祸首之一。试想,一个人辛辛苦苦制造的东西被盗版商偷偷的仿冒,贩卖,使他得不到应有的酬劳,那么他还会继续创造吗,当然不会。没有买卖,就没有供应。有时,正版只会比盗版贵十几元钱,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去购买正版而摒弃盗版货,那么盗版就会逐渐销声匿迹,这对民族创造力也是有积极作用的,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现在,我已投入到紧张的学习生活中,虽然感觉与在美国大不相同,但这才是我真正的生活,我也会在以后的日子里加倍努力。

美国的细节

       高一一班  高永 睿

为期十四天的美国之行结束了,在短短两星期的时间里,我们在美国体验了不同的生活,接触到了许多新鲜的事物,发现了中美两国之间的一些差异,也引发了我心中的一些感想。

刚刚到达美国,我的第一感觉就是美国的街道真得很干净,在阳光的照耀下,房屋显得更加整齐,看到这样的景象,人的心情也变得舒畅起来。

走在美国的大街上,每当想要过马路的时候,我的心中就会有一种安全感。美国的司机都很遵守交通规则,即使是在行人禁止通行的时候,如果有人非要过马路,司机也会停下车让行人通过。此时,我感觉面前的车似乎都那么友好。

在美国的公共场所,无论是排队结账,还是排队参观,只要是排队的地方,人们都会自觉地按顺序排在队伍中耐心的等候。而在中国,例如我们学校的食堂,插队的现象可谓屡见不鲜。美国人在公共场所也从不大声喧哗,身处这样的环境,我们自身的一些不足之处也在改变。

其实,我觉得无论是环境的整洁,还是遵守交通规则,又或者是遵守公共秩序,这些都体现了美国人整体素质很高,而他们的高素质应该来自于学校、家庭对学生的教育。而我们中国人在这一方面与美国人相比确实还有一定的差距,这是需要我们共同努力才能提高的。

走进美国的大学校园,我总有一种无比向往的感觉,也许是他们校园的建筑富有特点,深深地吸引了我,但我想,更重要的是他们校园中得文化氛围。他们的学校给学生许许多多施展才华的机会,让学生尽情展示,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比如导演舞台剧,为音乐剧作曲。与我想象中的不同,他们的学生也十分刻苦努力的学习。他们的学校注重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而不仅仅是学习成绩。

在参观了众多学校后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耶鲁大学的图书馆。耶鲁大学的图书馆不仅外形奇特,而且内部设计更是让人惊叹。据说一旦图书馆失火,图书馆的地面会打开,然后成千上万本书就会掉进地下室,这样火就烧不到图书,书被很好的保护起来。从这可以看出来,美国人对于知识的重视程度是相当高的,所以才会有如此奇妙的设计来保护书。

美国人注重细节。比如在林肯博物馆中,我看到了林肯各个时期脸上胡须的变化,而在另一个描述林肯遇刺的场景中,林肯的蜡像脸上的胡须与我之前看到他晚年时胡须的样子完全吻合,从中可以看出,即使是一个再细微不过的地方,美国人都会考虑到。而细节决定成败,只有注重细节,我们才会成功。

美国的高科技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有很多,使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捷,比如专门为残疾人设计的按钮,按一下就可以让门打开。

虽然美国之行结束了,但是这次旅行中我学得到的东西却会长久的记在我心中,让我能够更加进步,激励着我不断向着理想的学院努力。

 
打印本文 加入收藏 返回顶部 关闭窗口
Copyright © 2008-2024 大连育明高级中学版权所有 辽ICP备06021230号-2 学校地址:大连市沙河口区杨树街70号
联系电话: 教务处 0411-84759193 德育处 0411-84759866 科研处 0411-84759359 邮政编码:116023
技术支持: 大连奥远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网站纠错及故障申告:18040130731 辽-GZ-2014-02-A5-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