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我校科研处刘晓宁主任载誉归来,为我校拿来了建校以来一个具有课改里程碑意义的科研成果奖。 本月27日,刘晓宁主任代表我校参加了在辽宁省基础教育教研培训中心召开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高中课程改革深化研究》中期研讨会。由刘晓宁主任负责承担的我校的实验课题《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中期报告在这次会议评比中获得了优秀科研成果奖。
《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我校第一个正式立项的关于课程改革的科研课题。这项科研课题自2008年立项以来,已经在科研处的领导下进行了两年的实验,期间,围绕课题实验,我校先后组织了“秋实杯”课堂教学大赛、新课程教学设计比赛、同题异构教学展示和精品课展示等一系列的活动,各教研组创造性地实践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即有效性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等;课题实验初见成效,有力地推动了新课程的深入。我校科研工作虽然起步较晚,但在刘春普校长的鼓动和支持下,步伐不断加大,在课题实验、特色办学、校本课程开发、新课程推进和青年教师培养等方面做了许多扎实的工作,让教科研确实起到了引领教学、深化课改的作用,也在教师的持续发展上发挥了重要功效。
这次我校除了认真总结科研经验,撰写了课题中期报告外,还精心组织了20篇科研论文和16份优秀教学设计,受到了省基础教育教研培训中心的表扬。
研讨会上,根据《辽宁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办法(试行)》的精神,课题组负责人关松林教授总结了前一阶段的研究成果,反思和争取解决存在的问题,并部署了下一阶段的研究工作。会议还推出了课题研究经验介绍和优秀课堂教学观摩。总课题组对提交的中期汇报进行了科研成果评比,全省有二十八家学校获奖。
(刘晓宁)
|